李金容 刘新尚 卫敏 鲁必均
(重庆市渝北区畜牧水产站 401120)
2018年11月底,笔者接到养殖户电话,家中有一母猪产子约20d,上午10点左右,有几只突然发生呕吐,接着拉水样粪便,粪便泛白,还有没有消化的小块,到下午4点左右,整窝共12只仔猪全部出现呕吐,拉稀症状。笔者到达现场后听业主介绍,该养殖场圈舍均为半封闭式圈舍,已建成4年,往年只饲养育肥猪,今年5月从他处购进能繁母猪12头,开启自繁自养模式;9、10月份已经有母猪产仔,饲养状况比较良好,进行了猪瘟、口蹄疫、圆环等常规免疫,没有进行传染性胃肠炎免疫;冬天害怕把母猪和仔猪冻到,用薄膜将圈舍敞开部位进行覆盖,以保证圈舍暖和。听完业主介绍,笔者仔细观察该猪舍,暖和倒不错,但通风效果极度不好,气味很刺鼻,人站在里面一会后就有喘不过气的感觉,圈舍地面潮湿,一些散落在地面的饲料未及时清理,混杂在水样和糊状排泄物中,病猪体温升高;笔者打电话向前业主了解到,此次购进的母猪有2头以前曾患过传染性肠胃炎,但不严重且很快就治愈。综合了解的情况,结合发病猪症状、流行病学特点、免疫情况及病程走势(暂时没有猪只死亡,无法解剖),初步判断为这起疫情是猪传染性胃肠炎。
根据病症特点,笔者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尽快治愈原则。首先用强力消毒王对养殖场内外(含用具)进行大消毒,并坚持每天消毒,达到消毒灭源作用;其次对病猪进行紧急隔离,由专人负责,并配用专门的用具,禁止饲养员随意在猪舍里走动,避免相互传染;三是对全场150头大小不等的生猪进行全群投药,添加诺氟沙星、硫酸新霉素等抗菌止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四是对还能采食的猪只在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在温水中添加VC,电解多维、葡萄糖等供其饮用,提高猪只的抗病力;对出现病症的猪只适当禁食,用地塞米松,阿托品,乙酰甲喹,VC按照药品用量混合静脉注射,同时灌服补液。3d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7d后猪场恢复正常,整个病程中只出现4只仔猪死亡。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为主要特征,10日龄内仔猪高死亡率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冬春季,猪群一旦发病可迅速在全群传播,不同品种,不同日龄均可感染,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后12~24h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体重迅速下降,明显脱水。5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达100%;5~10日龄的死亡率高达50%,10日龄以上到断奶前的仔猪死亡率在0%~10%。断乳猪极少死亡,但治疗有误的话极易变成僵猪,育肥猪和种猪因情况不同,有时不出现临床症状,极易造成隐性传染。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冬春季很容易传染的疾病,一旦感染上对猪场带来很大损失,务必制定相应措施,严格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争取最好的养殖效益。
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进行预防接种,用量按照疫苗要求使用,其中怀孕母猪产前20~30d进行,可使所产仔猪获得较好的被动免疫抗体。
必须要引进种猪时务必多方考察了解,杜绝引进隐性感染种猪(本文示例就是此种原因)。对必须引进的种猪,一是远离生产区进行隔离,饲养规定的时间经监测合格后方可转入饲养;二是进行预防性投药,在其饮水中添加Vc,电解多维、葡萄糖等,增强其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在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增强其抗病毒能力。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坚持每周舍内外环境,用具消毒一次以上,消毒药均匀,透彻,遇疾病高发时段增加消毒次数,消毒药交替使用,切记长期使用一种,导致耐药性产生。临产母猪进入产房前搽洗干净并彻底消毒。舍内外用具严格分开使用。
猪舍最好的状态是清洁干燥,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光照合理,分娩舍温度维持在30℃以上,仔猪转群时舍温不能低于25℃。冬季猪舍温度比较低,务必加强保暖措施,在保暖的同时注意通风换气,确保舍内空气不被污染。
此病对仔猪危害最大,加强仔猪饲养管理尤显重要。对刚出生的仔猪尽早吃足初乳;对需要进行补饲的仔猪选择合适饲料,既要满足生长需要,又要防止营养过剩造成肠道感染继发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