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灌区麦田节节麦发生现状与防除技术

2019-01-05 14:59周济铭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阔叶黑麦草损失率

周济铭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陵 712100)

1 发生现状

陕西省关中平原灌区小麦播种面积约80万hm2。麦田节节麦发生面积约33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0%以上。其中危害严重面积约30%,一般田块667 m2草量达10万株,个别田块可达25万株,只见节节麦,不见小麦。节节麦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0世纪80年代以前,陕西关中灌区麦田杂草以阔叶种群危害为主,常见麦田杂草有播娘篙、猪殃殃、荠菜、麦家公、婆婆纳、打碗花、王不留行、黎、刺儿菜、田旋花、米瓦罐、繁缕、泽漆、秃疮花、反枝苋等;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野燕麦、看麦娘、雀麦、蜡炷草等。其中以播娘篙、荠菜、婆婆纳、麦家公、野燕麦等几种杂草危害最重,节节麦只有在关中西部零星发现。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化学除草剂的推广使用,尤其是2,4-D丁酯、杜邦巨星等除草剂的引进推广和广泛使用,引起了关中地区麦田杂草种群变化,关中地区麦田阔叶杂草得到显著抑制,阔叶杂草种群逐渐衰落,麦田杂草种群发生了明显变化,由过去以阔叶为主转化为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种群。同时,阔叶杂草种群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以播娘篙、猪殃殃、麦家公、荠菜为主要阔叶杂草种群,逐渐演化为以婆婆纳、刺儿菜、繁缕、反枝苋为主要阔叶杂草种群。随着阔叶杂草种群衰落,以野燕麦、多花黑麦草、蜡烛草、节节麦等为主的禾本科杂草种群得到发展,危害显著加重。宝鸡、西安、咸阳等地区麦田出现以野燕麦、多花黑麦草、蜡烛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的单纯杂草种群。

近十年来,随着化学除草剂的进一步推广使用,阔叶种群杂草得到进一步压制,尤其是播娘篙、猪殃殃、荠菜等得到很好控制;而禾本科杂草发生范围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大。其中节节麦、多花黑麦草发展最快,已成为陕西关中灌区麦田常见杂草,部分麦田节节麦成为单一危害杂草。目前,在禾本科杂草中,以野燕麦分布范围最广,渭北旱源麦区危害重于关中灌区;多花黑麦草主要分布在渭南地区,尤其以华州区、华阴市、潼关县等危害最重;节节麦从宝鸡地区到渭南地区都有分布,关中西部危害要重于东部,在宝鸡地区又以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危害最重。

2 危害特点

2.1 生长特性

节节麦生长发育特性与小麦生长发育特性非常相似。节节麦田间出苗有2个高峰期,一是秋季出苗期,主要在小麦播种之后,于10月上中旬至11月初,形成冬前出苗高峰,一般占总出苗数的75%~8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基本不再出苗;二是春季出苗,一般于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当气温回升至10℃左右时,形成年后出苗高峰,一般占总出苗数的15%~25%。节节麦越冬以幼苗为主,冬前出苗的节节麦在越冬时产生大量分孽,多数3~5个,多的有10个以上;冬前未发芽种子在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陆续发芽出土,这些幼苗仍有分孽能力,而且也可拔节、抽穗、开花结实;因此,节节麦年前出苗和年后出苗,都能繁殖下一代和形成危害。

节节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较强的抗旱性,抗寒性,耐水肥性、耐瘠薄性,有很强的分孽能力和生长势;节节麦在春季拔节期,大多数单株分孽10~20个,分孽最多的可达36个左右,群体数量增加很快,与小麦争水、争肥、争空间,这是其造成危害的一个主要原因。

据房锋等研究表明,影响节节麦种子萌发的环境因子最主要的是温度,节节麦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5℃。影响节节麦种子萌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种子在土壤中的埋藏深度,在0~8 cm土层中的种子都可以萌发出苗,尤其是在1~3 cm土层中的种子最有利于萌发出苗。节节麦种子在干旱和高盐胁迫下也能够萌发生长,相对于小麦具有更强的抗旱和抗盐碱能力。节节麦种子在pH 3.0~10.0环境条件下均可萌发生长,发芽率可超过90%,对pH值也有着比小麦更宽泛适应性。

2.2 对小麦产量影响

小麦的遗传基础与节节麦的遗传基础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因此,节节麦生长习性与小麦生长习性十分相似,生育期基本与冬小麦相重合。由于节节麦在抗逆性、分孽力、繁殖能力方面都强于冬小麦,这就形成了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争空间等问题,极易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收。据卢红林等研究表明,节节麦的群体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达到极显著水平。每平方米6株节节麦的麦田,产量平均损失率达14.5%;每平方米12株节节麦的麦田,产量平均损失率达18.1%;每平方米18株节节麦的麦田,产量平均损失率达19.7%;每平方米24株节节麦的麦田,产量平均损失率达24.5%;每平方米32株节节麦的麦田,产量平均损失率达25.3%;每平方米50株节节麦的麦田,产量平均损失率达31.7%。房锋等研究也表明,节节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小麦的群体结构产生的;节节麦对小麦千粒重的竞争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节节麦对小麦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影响小麦的有效穗数而影响产量的。

3 危害加重原因分析

3.1 生长习性影响

在陕西关中地区,节节麦一般出苗较晚,通常比冬小麦晚15~20 d,且冬前苗小危害现象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春季拔节期增加分孽,如果化学防除,效果差且易伤害小麦,如果人工拔除,费时费工;节节麦成熟期比小麦早7~10 d,小麦收获后,落入土中的节节麦种子经历4~5个月休眠又开始萌发;因此,在节节麦整个生育期间很难彻底防除。

3.2 耕作制度的影响

近三十多年来,陕西关中地区一直是延用“小麦-玉米-小麦”一年两熟栽培模式,很少进行轮作倒茬,这种栽培模式恰好适合节节麦生育周期,使之具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玉米硬荐播种,小麦旋耕播种,土壤耕翻深度明显变浅,不利于节节麦种子翻入深层土壤,节节麦种子大量积存于土壤浅表层,为节节麦种子萌发创造了有利的生长、生态环境,土壤中节节麦种子连年积累,发生为害程度逐年上升。

3.3 生产管理技术影响

小麦新品种更新换代与大面积的统繁统供,以及从节节麦发生区大量引种、调种,造成扩散蔓延;小麦播种、收获机械跨村、跨县、跨地区作业,加快、加大了节节麦传播蔓延;防除时忽视了“三边”,即田边、渠边、路边节节麦的灭除,通过人畜活动、借助风力、灌溉、耕作等又成为一个重要传播源;人工拔除的节节麦,尤其是拔除过晚的节节麦,扔在田间地头和渠边,或喂养牲畜,再通过使用未经腐熟的农家肥和引水灌溉,把节节麦种子再次带入农田,导致此类杂草难以根除;除草剂选择与使用不当,也影响了防除效果。

4 防除技术

4.1 防治策略

第一,根据节节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多年来防治实践,防治上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村为单位实行多种措施综合防治、联片防治,杜绝各种传播途径。

第二,对发生较重地区麦田,实行小麦收获后深耕措施,一般深翻30 cm以上,使节节麦种子深埋于8 cm以下的土层中,大大减少节节麦当年萌发量。

第三,改变“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通过轮作倒荐来打乱节节麦生长发育周期,降低节节麦的繁殖,减轻节节麦危害。

第四,在防除技术上,农业技术、人工防除、化学药剂防除等措施综合运用,因地制宜。

4.2 化学防除技术

(1)药剂选择。研究表明,在多种除草剂中,目前只有甲基二磺隆(含安全剂)对节节麦防除效果最好,同时对野燕麦、多花黑麦草也有较好防除效果。但部分硬质小麦品种对甲基二磺隆敏感,易产生药害,这种麦田建议使用乙草胺。

(2)用药时间。椐试验表明,陕西关中地区年前用药好于年后用药,在小麦苗期3~6叶,节节麦2~3叶时(11月中旬至下旬)用甲基二磺隆(含安全剂)防除最好。在这个时间段内选天晴、无风、墒情好时,上午10点以后,下午4点以前进行喷药。若天气预报夜晚温度低于5℃时,不宜再喷药。

(3)用药方法。第一,用药时要二次稀释,将药剂及安全剂用温水充分化开后,再倒入药桶中,切忌直接将药剂倒入药桶;第二,按说明书严格控制用药量,不得随意加量或与其它除草剂混用;第三,用水要干净,用水量不能低于30 kg·667 m-2;第四,用雾化良好的喷雾器,喷药要均匀,不得重喷或漏喷;第五、阴天、雨天、低温天、大风天不喷药。

猜你喜欢
阔叶黑麦草损失率
中国进口阔叶锯材价格传导问题研究
认识草,也是一门学问
湿法炼锌除铝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不同行内生草影响葡萄果实品质
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5%以下
阔叶槭物候特征及播种育苗试验
不同油菜品种机收损失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不同类型黑麦草营养价值评估
黑麦草在畜牧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AH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