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凤
(河北省南宫市农业农村局 055750)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养殖防疫技术有了较高水平的提升。但养殖业依然需要秉持 “预防为主防、防重于治、养防结合” 的养殖原则,加强防疫技术的实施,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治。下面详细分析一下小型养猪场防疫技术的实施与效果。
小型养猪场会运用人工方式进行打扫和冲洗,并运用各种化学药剂配合消毒,消灭养猪场存在的病原体。首先,需要在进场处进行消毒,在养猪场的入口处设置消毒池,同时在进入养殖场区后进行消毒,另外,还需要对参观人员进行消毒[1]。其次,对猪舍、厂区、饲养管理用具、走廊过道、运动场及猪体等进行消毒处理。最后,对小型养猪场的厂房进行消毒处理。如在对厂区进行消毒时可以以半个月作为一个周期,运用2%~3%的苛性钠溶液对养殖场区进行喷洒消毒,要不留死角的进行喷洒消毒作业。对猪舍养殖区走道,可以5~7d 为一个周期,用3%的苛性钠溶液喷洒消毒。必要时还可以增加消毒次数。
小型养殖场中瘦肉型的养殖场应进行定期疾病检验,比如可以针对生猪养殖中较流行的猪瘟、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等疾病进行检疫,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粪中寄生虫卵。如果在检查中发现病猪或是阳性猪,需要根据生猪发病情况妥善处理。对于传染病或存在可疑传染病的生猪,应对其进行及时捕杀或检查,如存在猪喘气病、萎缩性鼻炎等传染病到生猪,或者是阳性率极高的生猪,应全部淘汰此部分生猪。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生猪免疫检查工作。
小型养猪场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磺胺类等药物,增强猪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同时此部分药物的运用还可以促进猪生长,但在添加药物时应严格遵守相关使用规定。如为了防止生猪发生腹泻,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北奥乐2+;为了防止生猪发生气喘病,可以在一起饲料中添加北奥乐3+。在使用弱毒菌苗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时,可以在免疫接种的3~5d 后停止用药,以免对药物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小型养猪场防疫技术的实施和防疫灭菌技术普及,养殖过程中生猪突发疫情的现象已经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猪场内生猪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维持在较低水平,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代谢病等也得到有效控制,仔猪成活率、育成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2]。防疫技术的应用为小型养猪场提供了确实有效的保障,提高了仔猪养殖的成活率,降低养殖过程中生猪的死亡率,使小型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小型养猪场属于集约化商品性质的养殖活动,防疫技术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生猪发病率,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因此,一定要切实落实好相应防疫技术,使小型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