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曹院章 祁俊娟 许东保
(北京市朝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00018)
随着北京市朝阳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城市、村镇各类要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经济、观赏、伴侣、实验、表演等各类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更加贴近、关系更加密切,加强动物疫病检疫净化工作,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传播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1]。本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任,近几年,通过采取科学措施,有效防止马传染性贫血疫病的传入和流行,确保本区重大马术国际赛事的顺利举办,保障本区马场的无疫安全。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出血、黄疸、心脏衰竭、浮肿、消瘦、反复发热及贫血。马属动物均易感,其中马易感性最强,驴、骡次之。该病一旦发生,很难消灭,严重威胁我国乃至世界养马业的安全,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2012年9月26 日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蟹岛跑马场进行马传贫病检疫净化时发现,该场一匹 “康2 号” 马疑似马传贫阳性,10月9日经市疫控中心化验室复检,确诊为马传贫阳性。康2 号马匹毛色为黑红色,年龄 7 岁,属普通马。跑马场负责人称此马于2012年4月从康西草原购入。到达马场后7d 隔离后无异常关入马舍,之后一两个月内偶尔出现不爱吃食,精神状态不好,发热,再后来病马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后躯无力、食欲减少等症状。
马传染性贫血病情复杂,慢性型更甚,应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生物学分析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在诊断时,具备马传贫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再通过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确诊。对于 “康2 号” 马在秋防过程中初步诊断已表现出疑似马传贫阳性,需进一步实验室确证。实验室检测马传染性贫血的方法有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AGID)、马传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和马传贫病原分离鉴定。
本区马属动物分布较广、马场较多,马传染性贫血病疫情一旦发生影响极大。本单位作为区县级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肩负防治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重任。每年都要对辖区内的所有马匹进行春季和秋季两次疫病净化。本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为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在此着重介绍琼脂凝胶免疫扩散。反应板的制备:溶化1%~1.2%的琼脂糖,在无菌操作台里将溶化的琼脂糖倒在无菌琼脂板上,制成厚度约3~4mm 厚的琼脂糖凝胶板,待冷却后用打孔器打成梅花形的孔、封板,封板温度以板底不烫手为宜。检测:将抗原加在中间孔,抗体分别加入外周三孔中,样品加在另三孔(如图1),抗原、抗体和样品在琼脂板上相互扩散,在琼脂中呈现不透明的白色沉淀线或无沉淀线产生。
下面3 张图为反应后的结果:图1:3 份样品均为阴性;图2:3 份样品均为阳性,此图也是 “康2 号” 马检测后的结果。
图3:3 份样品为可疑样品。标准阳性血清孔与抗原孔之间的沉淀线末端,似乎向毗邻受检血清孔内侧偏弯,不易判断时,可将抗原稀释2倍、4 倍、6 倍、8 倍进行重新测试,并最终判定结果。观察时间可延至5d。判定结果时,应从不同折光角度仔细观察平皿上抗原孔与受检血清孔之间有无沉淀线。这样的血清应判为可疑,要重新采集同一匹马的血清进行重复检测,最终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结果综合判定。经诊断检疫确定的阳性马,应坚决扑杀。
马传贫病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2],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规定: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相关措施。疫控中心2012年10月16日上午10 点会同金盏乡农服中心,按照 《马传染性贫血防治技术规范》 规定,将阳性马在不放血的条件下进行扑杀,扑杀的阳性动物、排泄物等按照国标 《GB 16548-2006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进行深埋。疫控中心给蟹岛跑马场发放了消毒药品并提出以下要求。
(1)金盏乡农服中心监督指导蟹岛跑马场对全场进行彻底消毒。
(2)对深埋的动物尸体做好看护工作。
(3)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宣传。
(4)进出境的动物要做好报检报验。
(5)发现异常情况按程序立即上报。
从2013年本中心对全区的马场进行统计调查,并制作了养殖台账。在马场推行官方登记制度,如 《北京动物(动物产品)产地检疫登记记录》 《动物防疫消毒记录》 《无害化处理记录》 等。建立马匹 《健康免疫档案》,并现场指导填写。为有效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对马场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单位发放《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从2013年初开始,组织开展了本区马属动物存栏及流行病学调查,将辖区内役用马、观赏用、骑乘用、比赛用等马属动物分类造册,了解掌握马属动物存栏和疫病发生情况。本区目前共有马场17 家,比赛及骑乘用马832 匹,跨省市流动较为频繁,另外,每年要举办40 余次的国际、国内马术比赛和马戏表演,外埠马匹进入本区较频繁,针对引进马匹建立个体档案,活动区域范围。如表1、表2 所示。
表1 马属动物活动区
表2 马匹个体档案
本区负责动物检疫工作,按照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动物疫病检疫净化的要求,组织开展春秋两次集中动物检疫净化工作和全年常态化马属动物检疫净化工作。
对调出移动的马匹要开具产地检疫证明。动物检疫部门人员应到现场,查看马场档案资料和 《马匹健康免疫证明》,对马匹进行临床检查,只有临床健康,检疫和免疫均在有效期,开具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表3 本单位近几年来的检测结果(单位:匹)
查看马匹的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是否有效,检疫证明是否有公路检疫站的签章。对新进马匹进行隔离一个半月,并进行马传染性贫血和马鼻疽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方允许混群饲养。如检疫发现马传贫或马鼻疽阳性,应当立即对病马进行隔离,扑杀、消毒等措施。
消毒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为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本区为蟹岛跑马场配备了消毒工具和消毒药品。如菌毒克、二氧化硫、聚维酮碘等,确保彻底消灭传染源。
对马场以及旅游骑乘马活动区域,加强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等马属动物疫病防控。按照中心下移,关口前移的方针,区级动物防疫部门负责防疫条件的审核、疫病的检疫净化、流行病学的调查、马匹进出检疫出证、发生疫情时的处置、法律法规和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等。乡级动物防疫部门协助上级部门做好辖区内马场的日常监督管理,掌握基础数据,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充分发挥村级防疫员的作用,加强日常的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结合国际通行做法和北京市实际情况,将马传染病防控区分为核心控制区和免疫缓冲(保护)区,建立马属动物隔离场所,采取 “档案管理” 的工作方式,完善了工作记录和备赛马匹的基础数据调查,实行 “日检” 制度,加强日常消毒工作,召集驻场人员和志愿者成立疾病诊断小组、应急处置小组、消毒小组和运输小组,保障应急处理的每个环节均能够有效落实。对赛时马匹比赛、赛后马匹安全返程实施了全过程监管,有力保障了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虽然马传贫在北京市已经达到消灭标准。但为了有效防止马匹疫病的传入、发生和传播,保障各项马术比赛和演出的顺利举办,促进马术业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作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马场各项防疫措施并落实到位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