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萍 夏尚有 于水华
(1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酒泉 735000;2 甘肃省酒泉市种子管理站,酒泉 735000)
肃州区位于甘肃西部,祁连山北麓,总面积3353.74km2,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区内昼夜温差大,光热充足,非常有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等条件造就了天然的制种优势,所产粮食、蔬菜、花卉等种子籽粒饱满、纯度好、发芽率高,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1]。从20 世纪80 年代至今,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种子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对外蔬菜制种基地[2]。为了保护不断壮大的制种产业健康、安全发展,检疫部门规范检疫程序,牢把产地检疫关和调运检疫关,成效显著。根据2001-2018 年近20 年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近20 年来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的变化趋势,提出肃州区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并进行探讨,为今后开展植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1.1 产地检疫的作用产地检疫是一项积极、主动的检疫措施,是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从源头传播蔓延的重要手段,是种子、苗木及繁殖材料检疫的核心环节。产地检疫是在植物生长期进行的,此时植物病虫害尤其是病害的症状表现明显,易被发现和识别,有利于诊断、鉴定。因此,具有有效提高检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控制疫情、有效提高流通速度和科学指导企业进行制种规划及病虫害的防治,充分发挥了既“把关”又“服务”的职能作用。
1.2 产地检疫的程序产地检疫程序分为申报受理、田间检疫、出具证书3 个步骤。(1)申报、受理阶段。每年5 月上、中旬,植保部门下发《关于制种作物产地检疫申报通知》,要求辖区内进行种苗繁育的单位进行种子检疫申报登记。(2)检疫阶段。每年7-8 月集中力量对受理登记单位的蔬菜、瓜类、花卉和向日葵、玉米分2 个阶段实施田间检疫。产地检疫以田间踏查为主。(3)出证阶段。9-10 月集中对经产地检疫合格的作物、品种发放产地检疫合格证。
1.3 产地检疫数据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的放开,肃州区种子生产单位激增,制种作物、面积、组合迅速扩大,植物检疫部门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了严格的产地检疫申报登记制度,完善产地检疫档案。2001 年种苗繁育申报单位19 家,制种面积3400hm2,涉及小麦、玉米、蔬菜约17 种作物,183 个品种组合,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60 批次,合格种子2.12 万t;2018 年受理产地检疫153 家,制种面积1.78 万hm2,涉及作物30 多种,10710 个品种组合,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1470 批次,合格种子17.51 万t。
从数据上看:一是申报主体迅速增加,2018 年是2001 年的8.1 倍;二是受检面积和品种组合呈数量级增加,制种面积由2001 年的3300hm2发展到2018 年的1.78 万hm2,品种组合由183 个增加到10710 个;三是近3 年来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批次和数量剧增。签发批次和签发数量分别是 2001 年的24.5 倍和8.26 倍。
2.1 调运检疫的作用调运检疫是指植物检疫人员依据植物检疫法规,对调运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的植物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实施检疫并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的过程。多年来肃州区对调出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实施产检换证制度,牢把调运检疫关。
2.2 调运检疫的程序调运检疫程序分为申报、受理、签发证书3 个步骤,调运检疫证签发经历了手工签发、计算机签发和网上签发3 个阶段。不管哪个阶段调运检疫签证都是专人、专职检疫员管理签发。多年对种子调运一直执行产检换证制度,凭产地检疫合格证直接办理调运检疫。
2.3 调运检疫数据分析在种子调运中,严格执行产检换证制度。农产品调运采取“申请-受理-验货-签证”工作程序。2001 年全年共办理调运检疫2035 批(次)、签发合格种子及产品6.79 万t,其中种子类1062 批(次)、3.79 万t,占到总调运量55.82%。2018 年办理调运检疫2817 批(次)、签发合格种子及产品3.76 万t,其中种子类2804 批(次)、3.68 万t,占到总调运量97.9%。2008-2018 年共办理调运检疫30002 批(次)、平均年签发2727 批(次),签发合格种子及产品66.045 万t,其中种子类21288 批(次)、55.13 万t,占到总调运量85.28%。从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数据来看:2013 年以后,不管从申报主体、面积、组合及种子调运批次、调运量都明显增加。分析原因:一是植物检疫执法力度加大,管理相对人知法、守法意识明显提升,主动申请产地检疫的比率显著提高[3];二是随着2014年、2015 年国务院出台减免、取消检疫收费政策,种子生产企业基本做到了应繁尽报;三是全国各地植物检疫市场检查力度加大,督促制种企业主动申请开展检疫。
肃州区制种产业从小到大,从单一自产自供发展到全国重要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对外蔬菜制种基地,制种业对全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有害生物传入风险高的潜在隐患,种子检疫工作任重道远。
3.1 疫情传入风险不断加大随着种子生产面积的增大,呈现出了引种数量大、作物种类多、亲本来源广泛、引进渠道多等特点,造成危险性病虫害跨境传播的风险性极高,对肃州区制种基地农业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自1988 年以来,相继发现苹果蠹蛾、美洲斑潜蝇、番茄溃疡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6种,扑灭疫情6 起,累积面积1.3hm2。尤其是2000年以后,疫情发现频率剧增。
3.2 检疫服务范围和难度增大从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数据分析看:目前肃州区开展种子繁育的单位申报最多的一年达183 家,还不含部分私繁滥制的个人。随着繁育单位的增加、作物种类、品种组合、生产面积不断扩大,种子检疫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而艰巨。
3.3 检疫手段落后,缺乏快速检测技术一是经费严重不足。基层植检设备较落后,基本没有检疫实验室,许多室内检疫检验工作难以开展,多数检疫工作停留在“田间转、肉眼看、经验断”的状况。二是缺乏先进检测技术手段,一些有害生物不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就目前已有的检测技术往往也是滞后的,这与物流快速运输的新时代外来有害生物检测鉴定工作中“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的要求差距甚远[4]。 近2 年工作人员采购了番茄溃疡病、西瓜果斑病快速检测试剂条,在产地检疫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3.4 人员严重不足,人才断层现象尤为突出肃州区植保植检站隶属于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全中心23 人,植物检疫员21 人,承担着全区的植保、环保、土肥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工作;下属植保站仅4 人,还要承担全区病虫测报、有害生物监测、病虫害综合防治及示范点建设工作。每年产地检疫关键时期中心举全力开展田间检疫工作。植物检疫工作主要针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开展调查监测和疫情处置,技术性强,必须经过科学培训,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5],而现有的21 名植物检疫人员中经过专业检疫培训的不足5 人,很难承担此项重任;另外下属植保站4 人中,有3 人即将退休,专职检疫人员面临断档;再加上取消了检疫收费后,检疫员下乡的差旅费、交通费、培训费难以保证,严重影响检疫工作的开展。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一个加强,两个建设,三项检疫”的建议,确保肃州区制种基地的健康、安全、有序发展。 “一个加强”就是加强植物检疫宣传。植物检疫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不仅需要种子生产企业人员知晓种子检疫重要性和法制性,更需要各级领导和全社会重视此项工作。通过广泛宣传植检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种子生产企业、流通运输部门对植物检疫法规、条例的认识,增强配合植检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两个建设”就是植物检疫实验室建设和检疫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区级植物检疫实验室建设。配备检疫专用设备,特别是各类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快速检验、检测设备和技术。二是要加强检疫队伍建设。植物检疫工作是一项业务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仅要求检疫员具有一定的执法水平,更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首先要保证队伍稳定;其次要增加专职检疫人员;三是要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四是要加强对检疫人员培训。
“三项检疫”就是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市场检疫。在牢把“两关”的基础上,一要做到产地检疫全。扩大踏查面和范围,加大亲本繁育田产地检疫工作;对重点作物重点检疫;建立健全种子亲本来源备案、产地检疫申报备案和田间检疫档案。二要做到调运检疫严。依托“全国植物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产地检疫流程。凡是向外调运的种子,一律以产检换证办理调运检疫证,没有进行产检的种子,必须进行室内检疫合格后办理调运检疫证。三要做到市场检疫勤。在种子生产、销售的不同时期积极与种子管理、市场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配合,开展多层次、大范围、多形式的植检执法监督检查,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督力度,杜绝漏报、漏检、无证调运、逃检现象出现,提高执法频次,保证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