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媛媛 夏春桔 夏珊珊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20)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起搏器植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选患者均符合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率学会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一类或者二类适应证,排除了合并近期不适宜进行康复训练的身心疾病历史患者。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5.3±3.4岁。实验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64.3±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心脏起搏器植入方法如下:所有患者均经左侧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永久起搏器,并应用1%比例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锁骨下穿刺固定针头,之后送入导引钢丝,切开患者的皮肤,逐层采取钝性的方式来分离皮下组织,制作出囊袋,在经过静脉植入之后起搏电极,固定并测量各项参数信息,在手术之后患者要卧床休息24个小时[1]。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之后采取常规护理和健康宣传教育,在手术需要卧床躺着24h之后,同时嘱托患者在手术后的一周内避免出现手术侧肢体外展,同时不能够出现高举过头或者剧烈活动的现象。实验组患者由主治医师、护士长、康复治疗师和起搏器公司工程人员、责任护士共同组成康复小组,在小组打造之后合作制定出完善的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方案,并将这些方案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给患者。在手术后的四个小时对患者开展功能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所示:①术后当天。术侧上肢放松平置于床上,手指握弹力球随意活动,锻炼腕关节1~2次,沙袋压迫6h,以肘关节为轴作屈伸运动;②术后2~7天。下床活动,术侧上肢自然、放松、下垂,勿用术侧上肢支撑,肩以下做轻度的前后摆臂运动。③术后第7~30天。练习手指爬墙练习:侧面或前面站立,抬起术侧,以食指和中指贴墙,然后沿墙向上,慢速提拉慢慢作爬墙式运动。④术后1~3个月。手指爬墙练习,可抬肘过肩,循序渐进,勿快速提拉;⑤术后3个月进行后手臂上举,缓慢进行,勿快速提拉。
术后3个月应用sf-36量表再次评价生活质量及上肢活动功能,比较术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和上肢活动功能情况,具体包含心理情况和身体情况。每个评分选项采取五级LIkert评分,具体分为根本没有、几乎没有、有一些、大多数有、非常明显几个指标,具体对应的评分为5分到1分,总体评分170分,患者的评分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在手术之后的一周和十二周后采取专家设计的肩关节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具体涵盖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功能、肩关节疼痛部分,分数高低和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关系。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两组患者术后一周及十二周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上来看,在手术后的一周,实验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能力评分(12.41±2.101)高于对照组的评分(10.31±2.824),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功能、肩关节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在“穿上衣”、“梳头”、“翻衣领”、“系围裙”、“使用手纸”、“擦对侧腋窝”和“系腰带”等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上举”、“外展”、“内收”、“内旋”等肩关节活动功能及肩关节疼痛情况都有明显的改善[2]。
心脏起搏器患者术侧肩关节制动的出发点在于预防因术侧上肢过度活动而导致起搏器电极导线移位。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巳逐步澄清肩关节运动与电极导线移位之间的关系,但是临床实践中多数患者术后仍不敢轻易活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章探索了早期功能锻炼康复操在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应用,经过实验证明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功能、肩关节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能力评分(12.41±2.101)高于对照组的评分(10.31±2.824),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3]。由此可见,早期功能锻炼康复操在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