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1-05 11:33王宝金王晓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0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有效率脑梗死

王宝金 王晓君

脑梗死多发人群为老年人,主要诱因为脑血管闭塞或出血狭窄引发颅内相关部位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该病发病急、病情迅速变化,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若不能及时治疗,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该病致残率较高[1]。中西医联合是脑梗死治疗的新方法,该法可显著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并降低后遗症发生率。作者采用本院中西医结合方法,对68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单纯西医进行对比,其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6 月~2018 年3 月本院收治的13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7 例,女31 例;年龄42~76 岁,平均年龄(53.5±8.5)岁;病程<2 周;疾病类型:内囊梗死15 例,额叶梗死25 例,基底节梗死15 例,顶叶梗死8 例,颞叶梗死5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2 例,女36 例;年龄44~77 岁,平均年龄(52.7±8.1)岁;病程<2 周;疾病类型:内囊梗死16例,额叶梗死23 例,基底节梗死16例,顶叶梗死7 例,颞叶梗死6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所选病例均符合《神经内科学》内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标准,且经磁共振成像(MRI)和CT 证实;中医诊断标准:软弱无力,肢体不遂,舌质有瘀斑或暗,面色黄萎[2]。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年龄<80岁;所选病例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急性脑梗死病程<2周;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且可以配合治疗。

1.3.2 排除标准 排除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后接受手术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心肝肾肺功能障碍;对本组所用药物过敏;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严重精神类疾病且无法配合治疗。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单纯西医治疗,静脉滴注100 ml吡拉西坦,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加巴曲酶5 BU(首日10 BU)隔日静脉滴注,此外,再静脉推注1.0 mg甲钴胺。疗程为10 d。

1.4.2 观察组 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小续命汤治疗。药方组成:黄芩10 g、川芎10 g、麻黄6 g、白芍10 g、杏仁10 g、甘草6 g、防风15 g、肉桂6 g、红参10 g、附子6 g、生姜15 g。将上述药方中药物混合,并用水煎煮,早晚服用,1剂/d。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经相关查体无阳性体征,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降低91%~100%,且能生活自理;有效: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治疗以后经查体阳性体征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降低45%~90%;无效: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未得到改善,仍留有阳性体征,甚至有加重趋势,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降低<4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40 例,有效23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为92.65%;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2 例,有效26 例,无效20 例,总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7.12±1.21)分、生活能力评分为(55.02±2.89)分,治疗后分别为(9.29±1.84)、(87.29±3.97)分;治疗前,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7.08±1.18)分、生活能力评分为(55.02±2.94)分,治疗后分别为(15.09±1.08)、(70.14±2.95)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因多因素导致脑血管的局部血栓形成,可加重动脉狭窄,严重时可使动脉狭窄完全闭塞,致使脑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等,该病骤然发病,且无前期病兆,病情变化较快,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3-5]。吡拉西坦注射液主要适用于急、慢性脑血管病等多种原因所引发的记忆减退及轻、中度脑功能障碍。该药属于γ-氨基丁酸的环形衍生物,可有效改善脑代谢同时,还有修复各种理化因素所致的脑功能损伤的作用。巴曲酶注射液适应证为急性脑梗死,能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静脉给药后,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使血管阻力下降,增加血流量[6-8]。

中医通常将脑梗死纳入“中风”范畴,发病机理是气血逆乱导致的痰、火、风入腑脏经络。其中,《备急千金要方》提到小续命汤,方中生姜、杏仁、防风、麻黄可开表泄闭,祛风邪外出、疏通经络;芍药、川芎可调气血,有助于正气恢复;附子、甘草、人参益气温阳、扶正;黄芩苦寒,既能清泄风邪外望和里气不宣产生的郁热,还能缓解药方中多种药物的温燥。各药相互混合,可发挥出补益肝肾、祛除外邪、益气扶正和活络活血功效[4]。此外,结合患者的不同表现,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之治疗目的,而且,又能使得患者获得较好预后。

本组研究将入选的136 例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5%,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具备较强的可行性,既能增强综合疗效,还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促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分析其原因,可能和中西医自不同角度分析疾病,治疗途径不同,但作用机制却互补有关。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脑部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有效率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很有效率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