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妹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15)
PDCA循环方法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来进行,在不断循环重复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过程控制,使工作质量得到改进和提升。我院从2018年6月来采用PDCA循环法,着手关于手术室医疗废物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科主任担任主要责任人,护士长为组长,下设2名副组长,共6名组员建立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小组内部的成员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专人负责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各个环节,并做好垃圾分类处理登记制度,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组内成员间要互相监督、互相指导。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可行的手术室医用废物分类、回收管理制度等。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及手术医生在手术医疗废物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保洁卫生员工作中应遵守的要求等。
由医疗废物质控小组成员按自行设计的表格,收集一个月的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正确率。对手术室工作人员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正确率为65.3%,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0.6%。具体存在问题:(1)一次性物品外包装混入废弃医疗垃圾。(2)医疗废物的分类概念不明确。(3)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4)保洁卫生员知识欠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根据调查结果,对医疗废物分类处置不规范的问题与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措施。
由医疗废物质控小组负责人依据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的条例、法规和《管理办法》对手术室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与培训,使每个人能意识到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规范和要求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为了达到培训效果,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理论考试,考试结果与考核挂钩,对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屡次不执行规范者给予处罚。
按医疗废物分类要求实行分类管理。每个手术间配备足够的垃圾筒,以提高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依从性。两个黄色塑料袋的筒,一个放手术床尾,一个放麻醉师工作这一边,一个黑色塑料袋的筒,一个防渗水耐刺的锐器箱。使用过的纱布、棉球、吸引器、手套以及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染的物品为感染性废物要装入黄色塑料包装袋扎紧。如缝合针、手术刀、备皮刀、等为损伤性废物必须放进防渗水耐刺的锐器箱。如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为病理性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塑料包装袋扎紧。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垃圾分类处理要求正确处理垃圾,严禁将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混装,手术室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指出违规操作[1]。
医疗废物质控小组成员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检查过程中发现有违反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医疗废物规范处理的情况时及时给予督导与纠正。
由副组长将每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对屡次违反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相关人员予以谈话追查责任,并与考核挂钩。每月会议上提出整改措施,对存在的问题纳入下一个PDCA质量管理循环进行持续改进。
对手术室医疗废物采用PDCA循环管理半年后,手术室相关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知识知晓率从70.6%上升至100%,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正确率从65.3%上升至95.6%。
采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强化每个环节的管理,使每个人积极参与管理,每个环节均能按照制定好的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执行,消除了管理上的盲区。我院手术室对医疗废物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不仅使医务人员及保洁员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医疗废物的处置正确率都有明显的提高,还有效减少了我科医疗废物的产量,杜绝了二次感染,实现了我院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