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文 梁杰 朱咏娜 彭小冬
(广东省深圳市康宁医院公共卫生科 广东 深圳 51802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心理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目前各种正念干预广泛应用于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并显示出来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正念干预的相关概念、作用机制及其在精神病护理中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为正念在精神病护理中应用提供相关信息。
正念起源于东方禅修,是佛教最为核心的禅修方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减压中心的Jon Kabat-Zinn于1979年创立并推广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并将其定义为“通过有目的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不加评判地觉知一个又一个瞬间所呈现的体验,而涌现出的一种觉知力。”[2]Teasdale等人在MBSR进行改进加入认知疗法发展为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3],将该疗法用于单相抑郁症; 玛莎.莱恩汉(Mar-sha MLinehan)博士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辩证行为治疗(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4],用于有多次自杀性行为及严重功能失调患者;斯蒂文·海耶斯开创的接受与实现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5],用于精神疾病、癫痫、糖尿病以及职业倦怠等。
正念对人的作用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明确,其内涵包括注意(attention)、觉知(awareness)和记住(remembering)[6-7]。Shapiro等[8]提出意图、注意、态度三个要素的正念冥想在感知模型中指出,正念是对思维方式进行转变,是从目前经验内容中视角的转换。有研究结果显示ACC与额中回、额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表明受试者通过短期的正念练习可能使部分皮层脑网络功能链接增强[9]。
王芳等[10]将52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使用小剂量抗焦虑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与宣教,观察组开展正念训练疗法,采用集体训练的方式,将26例患者分成3组,每天1次,每次1h,每周6次,共8周。每天训练后,记录并分享自己的身心感受。结果显示干预8周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比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比对照组干预后得分水平低(P<0.01)。结论采用正念训练疗法,对改善惊恐障碍患者症状,减少焦虑情绪,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干预效果。
王祖艳[11]将本院收治的8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①正念认知干预。通过知识讲座等方式,让患者了解强迫症的相关知识。②正念行为干预。主要包括正念呼吸、正念散步等。指导患者在30min内完成正念呼吸。根据患者存在的不适情况,引导患者采取应对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逐渐适应。③反思日记。记录每日造成紧张、焦虑等不适想法与行为及其应对方法。每日进行1h的思维阻断行为及暴露脱敏行为,行为疗法每周干预5次,每次2h,连续7周。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COS量表)评价患者强迫症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YBCO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下降得更明显,经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干预后,患者的强迫症状得以有效改善。
黎玮琴等[12]选12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1例)与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MBCT干预,共12周。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研究发现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下降更显著,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障碍因子分下降也更明显。另有研究患者经8周MBCT干预对患者悲观绝望情绪状态、降低自杀风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13-14]。Meadows等[15]的研究也发现,与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组相比,联合MBCT的患者经过2年的干预后平均抑郁发作时间在意向治疗组减少了47d(112d比65d),在协议治疗组减少了54d(112d比58d),复发率明显降低。MBCT自诞生以来便以其治疗的有效性和练习的便捷性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心理干预方法之一,已经作为指南被英国临床和护理优化研究所(NICE)推荐用于抑郁症的治疗[16]。
精神分裂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精神健康,患者常表现为行为、认知、情感及思维的混乱和障碍。Chien等[17]为36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非住院患者提供小组式以MBSR为基础的正念心理教育,每2周1次、每次2h,共进行24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心理功能,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提高,延长了患者再入院治疗的周期。
根据目前的研究,正念治疗理论仍在不断地探索中,但它对临床患者的作用是明确的,正念训练适合个案、团体、家庭等,方法简单易行,各年龄层次和文化层次的人群都可以应用。正念在精神科护理中未有大样本的研究,研究方法过于单一;对出院后患者随访工作不足,正念干预技术出院后疗效缺乏跟踪;护士接受正念干预培训的专业人员不足,目前国内培训费用较为昂贵,难以作为一项护理技术在护理领域推广。今后可将研究样本量增加,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进一步对正念干预对患者的效果进行验证,为广泛应用于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