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肾结石是当前医学临床领域的多见病症, 患者肾脏内异常积聚较多的尿酸、草酸等物质, 导致患者出现结石。肾结石属于泌尿系统病症之一, 大多发生于青壮年之间, 草酸钙所导致的肾结石是临床领域常见的结石类型[1,2], 患者患病后经常会出现腰部酸痛、胀痛的病症, 活动时会出现隐性疼痛。若肾结石的体积较大, 患者会出现肾部绞痛的症状[3],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所以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微创手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本文就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0 月~2018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88 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44 例。实验组中男31 例, 女13 例;年龄26~78 岁, 平均年龄(45.5±11.8)岁。对照组中男29 例, 女15 例;年龄23~76 岁, 平均年龄(43.8±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患者;糖尿病或者高位截瘫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调查研究均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 选取第11 根肋骨行手术切口, 对肾脏进行钝性分离, 切开肾窦, 取出肾部结石, 并缝合肾实质, 关闭手术切口。若患者体内存在残留的结石, 需要采用体位冲击波方式对其进行粉碎处理。
实验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行全身麻醉, 选择截石位, 从输尿管导管中置入尿道膀胱镜, 直至将导管置入肾盂中, 进而取出尿道膀胱镜。患者为俯卧位, 采用软垫对患者腹部下方垫高, 选取第11、12 肋骨之间行穿刺;采用B 超进行定位, 对肾盏进行穿刺, 直至有尿液溢出, 可停止穿刺;穿入导丝, 在穿刺针旁边的位置行手术切口, 切口长度以1 cm 为宜, 进而拔出针鞘, 行扩张处理, 保证筋膜扩张器于体内留置数分钟;经皮建立取石通道, 并采用灌注泵对其进行反复的冲洗, 以保证为手术提供清晰的视野。若患者的肾结石较小, 可以经通道直接采用输尿管钳取出结石;若患者的肾结石体积较大, 可以先对其进行碎石处理, 将其粉碎为小块结石后再采用输尿管钳取出。若不能一次性取出患者体内的结石, 需要于患者体内留置肾造瘘管, 为方便下次进行取石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结石清除情况。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实验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分别为(59.85±11.25)min、(108.25±29.45)ml、(8.78±2.73)d;对照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分别为(132.53±23.47)min、(612.71±57.49)ml、(23.71±4.86)d。实验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23、51.804、17.766, P<0.05)。
2.2 两组结石清除情况对比 实验组结石清除42 例, 结石清除率为95.45%;对照组结石清除31 例, 结石清除率为70.45%。实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24, P=0.002<0.05)。
肾结石属于泌尿系结石的一种, 可能发生于患者的肾盂部位、肾盏部位和输尿管部位, 患有肾实质部位结石的人数较少[4,5]。患者出现肾结石后, 影像资料显示下可以看到肾区内存在多个或者单一的圆形、钝三角形或者卵圆形的影像, 且影像资料的密度较高, 多为光滑的边缘, 部分患者出现不光滑的形状[6-8]。导致患者出现肾结石的因素可能是遗传基因的影响, 也有可能是患者严重自身代谢问题、感染或者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 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或者长期使用某种药物也会导致该病症的出现[9]。若是病情严重, 患者会出现尿路堵塞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尿液的正常排出, 造成肾积水,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领域对这一病症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手术清除患者体内的结石, 但是传统开放性手术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比较大, 且结石清除率较低, 患者术后病情极易复发[10,1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微创手术技术不断成熟,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较小, 操作简单, 手术过程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结石部位和清除情况进行观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切口小, 治疗安全性高, 手术中出血量较少, 且结石的清除率较高, 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较快, 对肾结石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较大。
研究表明, 实验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分别为(59.85±11.25)min、(108.25±29.45)ml、(8.78±2.73)d, 均优于对照组的(132.53±23.47)min、(612.71±57.49)ml、(23.71±4.8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结石清除率95.45%高于对照组的70.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患者进行治疗, 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患者出血量, 加快患者机体恢复速度, 有效清除结石, 效果优于开放式手术。
综上所述, 肾结石患者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效果显著, 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有效清除结石,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