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经济”协调度测算方法与应用研究

2019-01-05 02:55:00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森林资源森林

杨 越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 21000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以每年1-4Pg(1Pg=1015g)的速率吸收碳,补偿了因使用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碳排放总量的10%~60%[1]。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大的碳储存库,森林碳储量约占全球植被碳储量的60%~86%[2~3]。森林生态系统在吸收大气中的CO2,改变区域小气候,减缓大气增温效应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作用已成社会共识。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碳汇,被认为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被纳入到旨在减少全球大气CO2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中,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除固碳释氧外,森林生态系统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服务功能[4]。目前,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益评估方法而言,以多指标评价体系衡量为主[5~7],通过市场价值法、碳税率法、造林成本法、支付意愿法等进行生态效益的货币化转换[8~11]。这种核算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森林的综合效益,但核算指标往往选取不一,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也通常取决于指标体系构成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并且较少考虑森林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关联与交互影响。相对而言,森林固碳释氧的碳汇功能对生态系统的贡献最为显著[12]。因此,基于区域森林碳汇能力和产业发展(排放)的二维视角,构建森林“生态—经济”的协调度指数,对于科学测度不同区域的森林生态效益,明确森林生态系统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法与数据

人类活动尤其是经济系统发展导致的碳排放量的增加,被认为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到森林碳汇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以及数据的可比性和获取的便捷性,本文通过比较区域同一年份的森林碳汇(Forest Carbon Sinks,FCS)及工业产值(Industrial Output Value,IOV)的占比情况,来考察各地区森林资源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贡献以及森林碳汇的外部经济性。相应的森林“生态—经济”协调度(“ecological-economic”coordination degree,EECD)指数如下:

式中,EECDit为所核算区域内第i个地区在第t年的森林“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i=1,2,3,…,n;t一般应与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年份相对应);FCSit为第i个地区在第t年的森林碳汇量;IOVit为第i个地区在第t年的工业总产值。其中,区域森林碳汇量数据基于国家发改委《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确定的省级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碳汇核算的范围、内容与方法[13]计算而得;各地区的工业总产值数据来自于地方统计年鉴。随着各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不断完善,可以进一步考虑以地区工业碳排放总量替代式(1)中的工业总产值。

就各国或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战略举措而言,一是直接通过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二是间接基于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而实现减排。而恢复和保护森林,增加森林碳汇有着典型的外部经济性[14]。式(1)中的指数EECD越高,说明其森林碳汇效益对抵消或补偿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的贡献越大。一般而言,当EECDi>1时,说明i地区的森林生态效益具有显著的外部经济性。

由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尚未公布,因此本文以江苏省第八次(2010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例,结合其对应年份的工业总产值数据,核算出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森林碳汇及森林EECD指数(见下页表)。

案例区域基础数据统计

二、结果与讨论

由上表可以看出,苏北5市的森林EECD指数在案例年份普遍较大,其中宿迁高达13.03,淮安、连云港和徐州也分别达到6.15、3.98和3.97;苏中的南通、扬州和泰州3市分别为0.35、0.87和0.58;而苏南5市的森林EECD指数均在0.40以下,其中,苏州作为工业产值排名全省首位的地级市,其森林EECD指数全省最低,仅为0.08。可见,江苏省各地级市当前的森林碳汇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反向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2014年,江苏的地方生产总值达到6.51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0.2%,但江苏的森林覆盖率在历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下图),经济发展中的生态与环境压力较大。为此,在保证区域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持续推进绿色江苏建设,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林木覆盖率和碳汇能力,仍然是“十三五”及更长时期内江苏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

江苏省历次森林资源蓄积与覆盖率图

三、结论与建议

森林碳汇效益,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服务功能之一。本文所构建的森林EECD指数,为明确森林生态系统对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贡献程度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明的判别方法,统计结果可以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碳汇交易等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但该指数并非强调要减少地区的经济发展总量,而是关注各地区在增加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是否保证森林碳汇能力的同步或更大增长,以实现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就江苏省这一案例区域来看,其森林EECD指数存在着空间异质性。苏北地区的森林EECD指数明显高于苏南和苏中地区,表现出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森林碳汇能力较高,对区域生态环境贡献较大,而经济发达地区的森林EECD指数相对较小的现象。如何缩小或弥补森林生态效益的区域贡献差异,事关地区之间的经济和生态公平。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已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增加森林蓄积量和增加碳汇,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45亿m3成为《巴黎协定》框架下我国既定的四个目标之一。为此,进一步培育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化途径,完善生态补偿基金和生态税制度,建立健全碳汇交易机制,将有助于激励相关主体的森林碳汇行为,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实现生态环境及其相关经济利益的公平分配,这些都需要各级政府进行科学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在实践层面,承担减排责任的企业或地区等行为主体需要对生态环境效益予以切实重视并采取有效行动。例如,苏南等经济发达而环境脆弱的地区应大力推动森林碳汇项目,约束和激励企业的减排减碳行为,并基于公平的市场化手段向生态服务保护者和提供者给予公平的效益补偿;苏北等生态环境优越而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则应注意避免成为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传统产业及其相应污染转移的承接区,务必杜绝以牺牲环境和生态效益为前提的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森林资源森林
改善园林土壤质量有效提升园林绿化生态效益
北京园林(2020年2期)2020-01-18 03:30:46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16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42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42
哈Q森林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及其评价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