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榕
摘要:本文针对航空无线电干扰分析与安全应对措施,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无线电干扰种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干扰的主要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应对措施。得出加强监管、建立健全保护航空专用频率的长效机制、加强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等是降低航空无线电干扰,保证飞行安全主要途径的结论,希望对我国航空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有一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航空;无线电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
在我国社會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无线电越来越多,对航空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困扰了,无线电干扰会大幅度缩短无线电台信号传输的距离,并形成噪音干扰,致使通话信号失真。使得飞行员和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之间通话质量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航空地空指挥通信系统运行的效率,如果无线电干扰过于严重,甚至会影响飞行的安全性。基于此,开展航空无线电干扰分析与安全应对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航空无线电干扰的种类
1.1同频干扰
同频干扰是航空无线电干扰的主要种类,指的是干扰信号和航空无线通话信号的频率相同或者相近,同时进入收信机中,从而对正常通话造成了干扰。在航空飞行中,如果同频干扰信号和有用信号被同样方法、检波,则会导致接收机无法正确有效的还原有用信号。因此,当无用的无线信号进入航空无线电接收机中通频带中,就会发生同频干扰现象。
1.2互调干扰
在整个航空无线电干扰中,互调干扰是最为严重的无线电干扰,会影响地空通话的质量,容易引严重的飞行事故。互调干扰主要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频率相互调制而形成一种全新的频率,这两个无线电信号发射天线之间聚会比较近,在发射过程中,发射机之间的信号发生系统耦合。研究表明,此种辐射会对其他接收机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此外,在无线电通话接收机中也可能形互调干扰。无线电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两个或者多个强度较大的带外信号,可导致射频放大器进入非线性工作区域,从而影响航空无线电通话质量,致使飞行员难以及时准确的获知地面控制人员发出的指令,从而影响飞行质量和效果。
1.3阻塞干扰
在航空无线电通话中,如果外界发生了一个比较强烈的干扰信号, 虽然从频率的角度而言,并不会造成互调和通频干扰,但当该信号作用在接收机的前端系统上时,会大幅度降低对有用信号的增益效果,从而降低接收机的灵敏度,导致航空无线电通话信号被阻塞,进而影响通话质量[1]。
1.4杂散辐射
杂散辐射也是航空无线电中的主要干扰,指的是在发射机有用宽度之外的某些频率点上发生了寄生辐射,比如:发射机内频率源发生寄生振荡或者谐波等,从而影响通话质量。
2、航空无线电干扰的来源分析
2.1无绳电话
通过对航空无线电干扰力种类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大功率的无绳电话住是主要干扰源之一。我国对无线电干扰技术的研究比较小,发展至今,也没有对大功率无绳电话的频率进行有效划分。使得很多大大功率无绳电话通话的频率占用了航空导航、遥测、飞行指导等专用频率。在整个空中电磁环境干扰系统中,同频干扰中最为严重。航空无线电使用过程中,一旦大功率无绳电话的使用信号进入专用频率中,就会导致航空无线电相关设备都无法正常运行,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大。
2.2广播电台
就我国目前广播电台的发展现状而言,主要的频段在88MHz~108MHz之间,航空通信导航的专用频率在108MHz~137MHz之间。航空电台通信信号的发射频率主要集中在20W左右,最高为50W。从这几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广播电台对航空无线电干扰的情况还比较严重,特别是在我国城乡结合部分的广播电台是航空无线电干扰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背景下,调频广播电台的数量与日俱增,功率不断增。有的广播电台在运行中为降低成本,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滤波器,为满足更多的需求,经常调整发射天线的方向,功率分布也比较复杂,航空无线电造成了很多不便的干扰。
2.3航空内部设备的干扰
目前很多航空无线电设备都为是进口设备,性能优越,功能完善,各项技术参数也符合航空无线电通话和运行的需求,并且都安装了滤波器,航空无线电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定期开展维护和管理。因此通常情况下,本地设备形成的干扰比较小,但设备种类繁多,且流动性比较大,内部电磁辐射对航空无线电干扰几率比较大[2]。
3、航空无线电干扰安全应对措施
保证航空无线电通信的安全性和质量,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科学合理的做好安全应对措施,既是航空无线电管理的主要工作,也是确保航行安全的必然选择。因此,在航空无线电管理单位要和航空广电部门进行密切联系,并切实做好宣传和管理,具体而言,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入手:
3.1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几年来,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在各大领域,使得电磁空间环境愈发复杂,大大增加了航空无线电干扰排除的工作量和难度,为保证航空无线电通话质量和飞行的安全性,就必须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相互结合,并加大管理力度。
第一,加强对航空无线电频率站台的管理力度,一方面加强对广播台站的管理,切实做好合法、合理设台;另一方面加强对航空无线电广播发射机的检测工作,对电台运行的功率、频率、杂散等进行严格测试,及时处理不符合标准的电台。
第二,定期检测航空航线电磁环境,比如:通过专业的固定监测网、移动站等,对航线下方电磁环境进行扫描监测,及时发现航空无线电干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
第三,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违法无线电法规的行为进行依法处理,及时宣传典型案例,提升群众的重视程度,为航空无线电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
3.2构建健全完善保护航空专用频率的长效机制
定期和广电、民航部门进行交流沟通,在充分了解地方设台的基础上,掌握台站动态。双方通过沟通商榷制定设备改造和投入方案,在满足双方共同需求的基础上,对无线电设备进行沟通交流。广播电台工作时间比较长、发射功率比较大、设备老化情况比较严重[3]。而航空无线电多为AM制式电台,缺乏抗干扰能力差,一旦发生干扰就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格外注重无线电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降低航空干扰隐患。
3.3加强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
虽然近年来,我国无线电检测设施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我国方国土面积比较大,无线电检测范围还无法覆盖整个航空领域。如果可以应用机载监测系统,则必然会大幅度提升我国无线电干扰监测的能力,保证飞行的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分析了航空无线电干扰分析与安全应对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航空无线电干扰的种类繁多,来源多种多样,无论哪一种干扰都会航空飞行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可以从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构建健全完善保护航空专用频率的长效机制、加强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来保证航空无线电通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忠凯.打赢廊坊区域民航无线电安全保卫战[J].中国无线电,2018(09):19-20.
[2]伏霈.无线电干扰对民航甚高频通信的影响[J].电子世界,2018(18):179-180.
[3]张杰.民用航空甚高频通信无线电干扰监测与预防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