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锋
摘要:工业园区在管理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环境事件是环境风险中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工业园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我国相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文件基础上,对应急预案的提出与制定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降低我国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的概率与危害,促进我国工业园区的安全与稳定。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为我国工业园区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点探讨
我国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都会在城市或者资源聚集的地方兴建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的发展中,向城市人口聚集区域的移动十分明显,这就对人们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影响。这些年工业园区的突发环境事件对我国社会造成极大不良影响与损失。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陈家港化工园区的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不但对当地的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也对人们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造成极大损害。因此工业园区的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对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编制,这样才能保证工业园区的安全运行。
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及依据
我国工业园区在管理过程中时有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对当地的环境与人们的安全与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国家环保部门就积极出台相关法律与文件,下面就对2007年以后的相关法律文件进行阐述:2007.0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2008.6《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出台、2016.12《企业突发环境亊件降患排査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出台。本文只列举几个法律、文件,相关工作人员如果有需要可以到国家环保部门逛网进行查阅。
2.工业园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分析是以广西工业园区进行分析的,因此数据以广西工业园区的为主。截止2010年,在相关部门备案的工业园区达到103个,到2015年达到116个。在园区中工业集中区、园中园已经超过200個。关系在整体发展上与沿海城市有较大差距,这就使得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上相对比较滞后。
2.1基础设施滞后
广西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筹措能力较低,这就使得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相对比较滞后[1]。目前广西的工业园区主要以政府主导为主,在这种单一的主导方式下,政府对工业园区的投入有限,这就使得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就更少,这就使得对工业园区的发展无法有效满足。很多园区都会存在给排水系统能力不足、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等情况。所以工业园区在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时,基础设置是应急保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2人员编制数量不足
在工业园区管理过程中,广西采取的方式是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也就是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对园区进行管理,政府对园区的运行与管理进行监督,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是政府派出的监督企业工作的机构,这就形成三层机构体系。在工业园区的突发环境应急工作中,管委会是责任主体,但由于管委会编制不足,使得很多工作人员为临时工或者一人兼任多职,这就使得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管理能力严重不足。所以很多情况下当工业园区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基本都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来完成工作,这就对工业园区的应急管理工作造成极大影响[2]。
3.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关注要点
3.1企业风险评估应为园区风险评估的前提
在预案制定要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首先就要对风险源进行确认与评估,对项目的潜在环境危险、发生事故的概率、发生风险的登记等进行评估,这样才能为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参考意见[3]。国家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定与约束,要求企业对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进行合理的识别与评估,并对区域内的环境进行合理勘察,对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
目前公园园区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中,对风险评估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工作中调查重复现象严重、消耗的精力、物力与人力较大。同时由于工业园区内企业众多,存在不同的行业,企业发展规模大小不统一,这就使得对风险评估采取调查的方法工作量过于庞大。所以,就要将这个工业园区看作一个整体,并将园区划分为网格,对不同的网格风险进行科学评估,这样就能对企业中的风险源进行合理确定,并针对风险源展开有效的应急处置[4]。
3.2重点关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园区周边风险受体
就广西的工业园区地理位置来看基本都是在城乡结合部,这就使得园区与城市饮用水的距离很近,直接影响到附近居民与城市的饮水安全。在园区内很多突发环境风险都是由一些安全事故引发的。造成该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在园区内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存储与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当发生安全事故后一般会利用消防喷淋的方式进行处理。消防水池的合理设置能够对安全事故进行合理防范与扑救,合理的容量设计范围为3-6h的消防水量。但是当对一些危险的化学品进行消防处理时,很容易使危险化学品与消防废水一起外流,这样就会造成水污染事件。
所以工业园区一定要认识到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并将雨水、污水进行分开处理,同时也要加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污水处理技术。相关技术人员要对区域内的给排水系统管网进行合理勘察与分析,做好对化学泄漏物质、雨水、污水等的收集、拦截等方式,尤其是要做好污水、化学物质与当地河流的阻隔措施,这样才能减少污水与化学物质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要在企业风险评估报告与应急报告,以及园区的实际情况,对园区内的事故应急处理设施进行完善,并将各种设施进行统筹协调,联合使用,同时在附近做好安全隔离带、缓冲带的设置,这样才能对附近群众的保护,将事故的影响与损害降到最低。
3.3加强突发环境事件源的可操作性
在应急预案制定中,一定要对园区内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处理步骤、救援任务、职责等内容进行明确,并对事件发生后的主要负责人与部门进行明确,这样才能积极展开事件的处理,将事故的处理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但就实际来看,虽然管委会强制企业签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但在预案的可操作性较低,当工业园区内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很难进行及时的处置。在应急预案制定完成之后,要进行定期的演练,演练情况如图所示:
3.3.1园区主管部门的应急职责混乱
由于管委会的编制较少,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使得管理机构与人数在园区内严重不足,虽然现场应急小组能够达到7-8人,但很多都是兼职人员或者一人兼任多职,无法有效发挥应急小组的作用。在工业园区内,环境监测能力较低,也未能成立环境监测小组,这就使得组织机构出现混乱的情况,在实际的应急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所以工业园区要对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并有效发挥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的作用,这就要求适当增加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数量,并对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保证工作人员都有效发挥应急作用。
3.3.2轻视园区环境应急资源的作用
环境应急资源在园区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要及时对可调动的资源先进调动,充分將相关的资源应用到处置工作中,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工业园区内相关资源的设置不够充足,应急资源管理不到位等情况,这就使得在发生时间后无法有效发挥应急资源的作用。
这就要求工业园区、管委会与当地政府要认识到环境应急资源的作用,并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做好清理与维护工作,同时也要对相关责任人的联系方式进行核实,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能够及时调动资源,提升对环境风险的处置能力,保证人们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对当地的影响。
4.结语
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能够有效提升实践处置能力,保证区域内人们的人身安全于财产安全,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在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要对相关要点进行合理分析,这样才能提预案制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提升预案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证工业园区的安全运行,进而保证人们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占, 孙燕, 陈红燕,等. 美国风险管理预案法规对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的启示[J]. 煤炭与化工, 2017, 40(05):163-166.
[2]陈拂晓, 李阳, 吴昌子. 关于大型石化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提升的思考[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7, 35(9):118-119.
[3]张羽翔, 孙世军, 崔朋. 辽源市拦河闸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数字化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 2017, 49(2):157-162.
[4]卢文刚, 王雅萱. 社会治理视域下社会组织信任危机应对与品牌重塑 ——基于灾害成因理论的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1):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