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军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患儿手术期间开展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效果。分析 通过对医院近两年的手术患儿同时总结小儿手术期间开展七氟烷吸入麻醉的具体方法以及麻醉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两年的32例手术患儿予以分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氯胺酮静脉麻醉,给予观察组患儿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期间体动情况、心率改变、脉搏血氧饱和度、苏醒时间和恶心呕吐出现情况,将所得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
关键词:七氟烷;患儿麻醉;临床效果
患儿手术期间,因为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患儿一般需要接受全身麻醉,在判断患儿麻醉效果上,主要是统计患儿苏醒的时间以及诱导时间。现阶段使用的七氟烷,是一种可吸入性的麻醉药剂,具有诱导时间短、后期苏醒快的特点,在临床中通常用做全身麻醉。七氟烷麻醉药与异氟烷、氯胺酮等麻醉药物相比,在临床上更加稳定且在麻醉期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更小,对患儿的身体刺激也较小,所以现在被越来越多的患儿所接受。现对于我院在过去二年内所收治的32例患儿手术病人资料施行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临床麻醉治疗的患儿32人。按照患儿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人,对照组16人。在两组患儿中,观察组男性患儿10人,女性患儿6人,男女年龄差别不大,体重也差别不大。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1人,女性患儿5人,男女年龄差别不大,体重也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进行实验之前,对所有的患儿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包括心电图、CT等的检查,患儿身体状况上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需要进行手术的患儿进行术前整理。按要求禁食水,对患儿的心率、心电图进行实时监测。肌肉注射药剂做术前准备,再进行气管插管,保证患儿的呼吸状况。在观察组中对患儿进行给养,在进行七氟烷麻醉,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注射相应的药剂,在结束前30min内结束药剂推注。在对照组中对患儿给养后采用氯胺酮麻醉,按照观察组的方法进行术中护理。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状况进行记录,停药观察并保证患儿吸入纯氧,直到患儿恢复正常的人体功能,及时清理患儿咽喉部位的分泌物等,待到患儿清醒后去除气管插管。整个过程中严格记录患儿的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期间的体动情况、心率改变情况、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结束清醒时间和出现恶心呕吐几率,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等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进行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上都要明顯的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进行手术期间,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个患儿出现了躁动不安的状况,对照组出现了8个患儿有类似现象。观察组患儿恢复快、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能等都要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由于患儿年龄尚小,身体机能并未发育完全,手术治疗本身就对患儿带来了较大的创伤,若在麻醉的过程中再出现不良反应,则会对患儿的身体机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合理的麻醉,可减轻对患儿机体的刺激,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还能促进患儿的预后。七氟烷是一种带有挥发性特点的液体,刺激性较小,对人体消化道、肝脏、呼吸系统的伤害较小,还有松弛人体肌肉的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七氟烷在患儿麻醉上有着显著的效果,不仅安全系数高,而且患儿在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上有优于其他麻醉药剂,并且有着很好的可控性。对于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七氟烷药剂也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患儿心律正常、血流动力学也相对稳定,更加适合患儿手术前的麻醉。因此,对临床患儿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具有一定的安全可行性以及有效性,值得在临床界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