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包含的元素蕴含著及其丰富的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艺术灵感的发源之所,动画作品的创作,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入手,汲取优秀的创作思源,要想创造出具有民族韵味的动画造型,需要创造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通过借鉴和提炼,把握传统文化内涵的精神内核,才能让动画作品具有自身独特的鲜明的艺术神韵。而当下的教师在教学及指导学生作品设计时,也应先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入手,在创作动画造型设计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形体”、“色彩”等多个民族化的方面进行整体塑造。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动画造型;形体;色彩
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已经展示其地位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及其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民间传统艺术,如国画、水墨画、陶艺、京剧脸谱、皮影、壁画艺术、剪纸、祥云图案、瓷器、敦煌壁画等,绚丽而丰富的表现元素和表现形式为中国动画的创作提供了生动的素材,中国动画史出现了许多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动画片造型设计的例子。如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中的人物造型、动作、声音等都借鉴国粹京剧的表现形式,《九色鹿》则完好的融合了敦煌壁画艺术,1961年万氏兄弟制作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其主角孙悟空、玉皇大帝、巨灵神和四大天王等角色的造型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脸谱、民间年画、门神等,通俗易懂,富含民族特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改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如何将古老的传统艺术应用于动画创作、把传统的水墨画与三维技术与VR相结合制作新动画片,必将赋予动画造型及动画片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教学及指导学生作品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在其基础上延伸的动画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产业,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在国家当前大力发展民族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对于文化的解析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动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文化内涵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从思维上改变学生对动画角色设计的认知,这样他们设计出来的角色才有灵魂。教师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实际教学和指导学生作品设计有机融合,指导学生设计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造型。
1、以形传神,形成中国式艺术形神并茂的审美表达形式
中国人受儒家、道家、佛家哲学影响比较深厚,使得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心理。
中国传统艺术采用“散点透视”,讲究“气韵生动”,重视线的运用,以线条塑造物象的形体结构和体积,对线的把握和运用炉火纯青,在造型上更注重平面化和装饰性的处理,使形象富于形式美感和装饰意味。力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些传统的造型观念对于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有着很深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可供我们传承和借鉴的风格有很多,绘画、建筑、雕塑、壁画、服饰、乃至戏曲、民乐、剪纸、皮影戏、年画等,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素材。而在世界教学过程中,老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将国画、水墨画、陶艺、京剧脸谱、皮影、壁画艺术、剪纸、祥云图案、瓷器、敦煌壁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形成学生自身作品造型的设计,设计出符合中国传统形式的动画造型。
2、以“色”传神,形成中国式艺术色神并茂的审美表达形式
在动画造型设计中,色彩对于塑造角色个性心理、渲染神韵、表现动画角色的个性特征和传情达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我们看到更多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的主观把握。中国传统艺术更加重视韵味的主观表达。我国早期直接以“水墨”的形式来表现的动画片以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娴熟的表现技巧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小蝌蚪找妈妈》就利用了传统水墨画元素,将游动的小蝌蚪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束语
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是从技法角度来解析如何将动画角色创作完善,而是从人物的精神层面来完善动画角色形象的人性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分析能力,让他们的作品不再是冰冷的动态图画,而是具有真实的人物性格的形象。虽然现在大家都在关注这个方面,但是还可以更深入,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让我们笑着哭,记忆深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晓勇(1978-),男,汉族,硕士,安徽淮南人,淮南联合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
*本研究课题也是淮南联合大学校级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