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自清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横处三分之二。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枣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清风中。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那低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
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向帘下去找,您得向帘中去找—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
(选自《朱自清散文精选》,有删节)
【悦读地图】
这是朱自清先生在温州时的作品,“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这幅字画见证了朱自清与马孟容的深厚友情。马孟容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最擅长画花鸟、草虫、鱼蟹,并且他们二人曾共同执教于温州中学,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篇美文即是朱自清依据马孟容所赠的画创作的。他以丰富的想象力来理解画面的内容,以自己深深的情怀来品味画中的意境,他将感受写成一文,以志这段赠画的因缘。
作者擅长捕捉画面的细微之处,开拓了一种美丽的视角,尤其抓住对色彩的精确描绘,形象传神。黄色的帘钩,青色的钩穗,淡淡的圆月的青光,海棠叶绿、花红、蕊黄,以及那一对黑色的八哥儿……或强烈或温柔,或浓厚或浅淡,都使你感觉到朦胧月光笼罩下的一种极美的诗情画意。画幅虽不在眼前但早已经映入脑海,历历在目。
画面是静态的,但作者却把画中之景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钩穗在清风中摇曳,月光洒泻满地,海棠花叶交错尽显勃勃生机,一对八哥儿虽已在枝上歇息,但朦胧中仍调皮地半睁半闭着眼,留恋着这如梦如幻的美丽的月下夜景,不忍睡去。作者把静态的画面写成了一个生趣盎然的优雅的生活场景,透射出灵动的气息。
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营造了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生动传神。把柔软平和而又纯净的月辉想象成“一张睡美人的脸”,化无形为有形,给人美的感受。而海棠叶嫩绿的颜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用触觉来形容视觉的通感手法,的确是神来之笔。“枝敬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极摹其态,绘形绘色,则又是作者的奇思妙想,是作者灵感的闪光。用处处展现的美的意境来描摹美丽的景致,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无限美感。因而读者所得到的艺术享受,已远远超出一幅画了。
点评:刘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