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员、著名央视主持人、评论员白岩松,于11月22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首届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医疗品牌建设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偶尔会治愈,经常在帮助,总是去抚慰”,在医学无法治愈所有疾病的今天,人文关怀是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将精彩内容整理摘录,以飨读者。
做好健康传播,一定要研究国家的相关政策。不研究国家相关政策,不了解大的方向,有时会成为笑话。健康传播对于整个健康中国行动极其重要,任何一项利国利民的国家公共卫生政策以及与健康、医学有关的科普知识,经我们的手都会以乘法效应与公众见面。相反,如果我们做得不好,不正确的健康知识恐怕也将以乘法的方式进行辐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正确的东西去做乘法,而不正确的东西在传播之前就做了除法,这是我们健康传播人的职责。
只有建立在自我约束基础上的传播,才能更加准确。谈下健康传播的“八项注意”。
“人类将攻克所有疾病”的预言不可信,医学是科学,我们应该以敬畏之心看待自然与人体,感冒和咽炎都难以攻克,更不用说其他重症疾病。我们做健康传播,不应开空头支票,不应去激发受众的治愈期待。“偶尔会治愈,经常在帮助,总是去抚慰”,这句话从不因过去一百年医学技术天翻地覆的改变而过时。
人文是医学的一部分,不是独立在外可有可无的东西,不能脱离人文谈医学。医生的沟通技巧在诊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同样的患者,医生用不同的方法沟通,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在患者赋权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教育医生如何研究患者心理,提供沟通技巧。
越相信医生,医生给你的回报越大。医生最幸福的时刻,永远是患者治愈的那一刻。中国每年门诊量超过80亿人次,如此庞大的数量中,个别医患矛盾无法避免。媒体不应该将伤医杀医事件放在医患关系里讨论,伤医杀医事件是犯罪,不属于医患关系的范畴,不要用个别医生的问题去评价整个医生群体。医生最需要的是尊重与信任,而反过来,我认为患者最需要的是希望和放心。医生给患者开药方时,一定要加上一味药叫“希望”。我们应该关注患者,引导患者。我曾提议医院开设咨询门诊,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心,减少重复的医疗行为,避免浪费医疗资源。
建设健康中国,关键在预防。媒体及自媒体应以预防疾病作为传播大方向,而非单单告诉公众如何去治病,我们需要将内容重心从以治病为中心调整到以预防为中心。
引领是更大的迎合,做健康传播,我们应该成为引领者,越具体、越细节才有价值,要解决具体问题。自媒体应该与权威机构结合,保证责任。传播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彻底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特别需要重视细节,避免造成谣言并积极辟谣。
人口问题包括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人口问题将会导致健康产业的发展,但会大大加重社会的负担。我们需要早做宣传引导。
传播健康知识只是第一步,我们要经过10-30年时间,让健康知识背后的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才能长久维系中国人的健康。我们的传播应促成健康生活方式成为家风,进而成为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
中国医疗器械与新药的研发非常落后,很不自主,需要大声疾呼,不断推动它,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这八项注意是我们的“底”,掌握了它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
希望未来我们国人不得病、晚得病、得小病,得了疾病快治不转成慢病,得了慢病也能有效控制,健康生活。做好健康传播对于慢性疾病的防控至关重要,在传播实践中要注意传播的科学性、科普性、广泛性和有效性。
最后,告诫所有人,面对逐渐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和我们更漫长的人生,储蓄健康比储蓄金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