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旭晨
外界对于ICU的看法,褒贬不一,我在实习的时候没有去过那里,对那也是充满了未知和好奇。我听人说:ICU拥有先进的设备技术支持,可以最大限度地救治病人。也听说:那里的人比较冷漠,对待病人也好,对待家属也罢,都显得没有什么人情味。后来定科,我被分到了ICU,于是,这接下来将近两年的时间,我在那里度过了很多个日日夜夜,也经历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我曾经负责护理过一位98岁的老爷子,别看老爷子已经是近百的人了,但一眼就能看出来年轻的时候是个讲究人,虽然挂着一身的监护设备,但衣服却总是穿得很整齐,不管是床上还是床下,所有东西都有规有矩地摆放着,老爷子很要强,做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每天都细心收拾着他的这一亩三分地,我们要给帮忙他还不乐意。神采奕奕,根本看不出来有这么大的年纪。我们只好在旁边默默地关注着老爷子的安全,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天面对着慢性病、急性病带来的痛苦,老爷子没有眉头紧锁过,他说:“这样子的生活状态不是一天两天了,我都熬到这岁数了,赚了赚了。”只不过岁月真的不饶人,他很健忘,似乎除了老伴谁都不太记得。那天早上我接了班,就告诉他:“老爷子,我姓王,是今天负责您的护士,您叫我小王就行啦,有什么事您就叫我。”老爷子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好。”然后转身就躺下了。接下来的这一天我分别改姓为小李、小张、小赵以及小何,又好气又好笑,快下班笑着威胁他说:“老爷子您一天给我换了五六个姓,您要再不记得我是小王,我可就不管您了。”老爷子一下子变得像个小孩子一样,低着头跟我道歉:“王儿啊,老啦,记不住了,别生气别生气。”我哈哈一笑,赶紧跟老爷子解释,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与此同时,我心里一阵酸楚,我们都有老的那一天,可能只有到了那个时刻,那个瞬间,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什么叫做心有余而力不足。没过几天,老爷子身体状态恢复不错,可以出院了,我看见他的子孙儿女簇拥着他,他笑得非常开心,等真要出院了,老爷子的眼睛里却闪着晶莹,我赶紧上前问道:“怎么了,老爷子,是不是不舒服了?”老爷子拉着我的手,半天说了一句,“孩子啊,这么多天跟你们在一起,我舍不得你们。”
付出的确是一件很累的事,但是当看到回报的那一刻,值不值得我不想多说,但是我肯定它给了下一次付出的动力。
接下来这位老奶奶就不一样了,她的病情很重,我算目睹了她从鼻导管吸氧换成了气管插管,从外周留置,外周血压换成了动静脉置管,与此同时,床边还多了一个很大的机器,血滤机。然而这不是最痛苦的事儿,最痛苦的是奶奶抢救过来之后,神志慢慢转了清,我曾经为了体验病人的痛苦,把自己手脚约束起来过,给自己垫过翻身垫,尝试过轻度窒息,甚至尝试了抽取动脉血气,每一样我都不想再体验第二次。可是奶奶醒过来之后,没有了自理能力,连翻个身,控制大小便这么简单的事都无能为力。为了保证奶奶的安全,我们用软软的约束带给她进行了保护性约束,用翻身垫帮助她保持舒适体位,预防压疮发生。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奶奶,用最真诚的言语去鼓励安慰她。可是病痛的折磨,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让奶奶痛苦不堪,每一次我们给奶奶清理大便的时候,都能看到她羞愧痛苦的表情。我根本不敢想象,她怎么去承受这些,我满脑子都还是奶奶笑起来露出零星几颗牙齿的样子,现如今,她的生命和尊严被机器设备,被药物牵扯着,撕拉着,她没了反抗的能力,看似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没过几天,她看到我走到了床旁,用力地拍着床挡,我递给了她一支笔、一张纸,奶奶几乎用了最后的力气写下了三个字:让我死。冷冰冰的三个字,没有一点防备直接扎向了我内心最薄弱的地方,我震惊地看着奶奶,她拉着我的手,默默地注视着我,眼神中饱含了恳求和希望。我忍不住落荒而逃,眼泪夺眶而出。探视的时候我把纸条交给了家属。没过多久,奶奶走了,据说走的时候没有面目狰狞,也没有出血不止,很安详,可能那个决定也算是圆了奶奶最后一个愿望吧。
类似的事情每天都还在反复地发生着,ICU的工作压力无需多言,但那里并不是只有冰冷的设备和病床,还有人情与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