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七情致病与七情治病

2019-01-04 21:51文/罗
中国医学人文 2019年1期
关键词:七情素问情志

文/罗 菲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既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文章从七情致病与七情治病的理论渊源、七情互相作用的机制、七情致病的性别偏好与验案举例四方面探讨了中医理论中的七情,剖析了七情对人体机能的影响,辨析了七情致病与治病的相反相成性。

喜、怒、忧、思、悲、恐、惊本是人类七种正常的情志变化,是人们在面对内外环境刺激时产生的不同的情绪反应,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起到达意和传情的作用。一般来说,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不会改变人体生理状况或引发疾病。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到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超出了个体的适应能力,影响到脏腑机能,或导致气血失调等,此时,七情就成为了引发疾病的诱因。七情致病只是看到了七情对人体影响的一个方面,还需要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即七情不仅可以致病,还可以治愈疾病。中医传统理论早就注意到了七情的这种特点,并把它总结成相应的理论。掌握了这些内容,有利于人们调控情绪,保持健康的身体。

七情致病与七情治病的理论依据

早在春秋战国甚至更早,人们就认识到七情对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多方面影响,并把对这种影响的认识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如《管子·内业》中提到善心、定心、全心等养心之术,通过养心使心情安乐进而实现身心健康。这大概是最早从治病和维持身体健康方面来论述七情的理论了。另外《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谈到:“思伤脾,怒胜思;恐伤肾,思胜恐”。此是运用五行生克的道理论述如何运用七情的生化克制来治疗情志疾病。而《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中对七情致病与预防论述也较多。如《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说明喜怒悲忧恐五情不加节制的话,皆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此外《素问·调经论》《素问·举痛论》《灵枢·本神》《灵枢·口问》《灵枢·忧恚无言》等篇也都从不同角度谈到了七情与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之间的互相影响,进而论到七情致病的病因、病机与病势等。同时,《内经》还运用五行生克之理,论述了七情之间互相制约,进而调节身体,治愈疾病的道理。

七情互相作用的机制

七情互相作用包括七情自身的互相影响、七情与脏腑气血等之间的互相制约与作用等。七情互相作用的机制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比较系统完整的论述。具体说来,首先,明确了七情与脏腑的归属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说明正常状态下各脏腑皆有其所属之主要情志。第二,指出脏腑虚实不同、气血有余不足等对情志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如《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再如《素问·调经论》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指出了脏腑虚、实,气血有余、不足也即病理状态下情志会相应地发生哪些变化。第三,指出了七情致病的具体病形。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再如《素问·举痛论》:“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说明情志不节,会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致使疾病发生。最后,揭示了七情如何互相制约与转化。这在《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有较详细的记载。比如忧虑会损害到肺脏,但是可以用喜来对治,也就是说心情喜乐则可以医治肺脏的不适,使身体恢复健康。因为心在志为喜,五行属火,而肺在志为忧,五行属金,火能克金,故喜可以克制忧,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七情致病的性别偏好

虽然说男女皆可因七情不节而生病,但是,由于性别不同而产生的个体生理、心理差异及其社会角色差异等的影响,致使女性更容易受七情刺激而引发疾病。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这方面有深刻的认识,他总结出七情致病性别偏好的病因、致病特点、治疗方法和不易治疗的特点等。张景岳认为女子比男子更容易受七情影响而得病,这主要是由于妇人多“幽居”,多“嫉妒”,以致情怀郁结,沉思积郁,怒气良多,以致肝脾等病变发生。女性得病后比男子更不易治疗,他说:“盖以妇人幽居多郁,常无所伸,阴性偏拗,每不可解。加之慈恋爱憎,嫉妒忧恚,罔知义命,每多怨忧。或有怀不能畅遂,或有病不可告人,或信师巫,或畏药饵,故染着坚牢,根深蒂固,治之有不易耳,此其情之使然也。”(《景岳全书·妇人规》)即使在现代社会,女性因七情内伤而得病的人数也比男性多,因为女性本就容易激动,偏好思虑,对感情又看得较重,故更容易受到情志变化的影响。在临床上,肝气不舒,肝气犯胃,思虑伤脾等病症主要是女性病患。

张景岳认为“以情病者,非情不解”“不当全恃药饵”。这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七情致病的治疗,也一样适用于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女性有更广大的活动空间,承担着和男性基本一样的社会化责任,应该放宽心胸,保持心情愉悦,不要再如古代女子一样囿于一己之狭小天地而情怀郁郁以致生病。

验案举例

古人很早就懂得针对七情内伤的疾病运用相对应的七情来加以对治的道理,史书记载的此类验案也不少,兹举数例于下,以证七情致病与七情治病的辩证统一,期望人们能善调情志,善用情志,以长保安康。

验案1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三国志·华佗传》)

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个郡守患病,请华佗医治,经辨证后,华佗认为不需用药,只要激怒他,就可以治好。在华佗收受郡守许多财物之后,未给开药,即离去。郡守果然盛怒后吐出黑血数升而病痊愈。

验案2

燕姬因怒而病气厥若死,延张景岳为其诊治,而后便声言其危,假称要用灸法才能治好。燕姬知道灸法不仅会引起疼痛,而且会损毁面容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于是,继而转悲,悲则气消,将胸中的郁怒之气排解。这样就克制了愤怒的情绪,消除了愤怒引起的疾病。张景岳并告诫医生:“凡遇此类,不可不加之详审。”(《景岳全书·三十六卷杂证谟》)

这是张景岳利用七情生克治病的一则验案。燕姬因怒而病,张景岳利用“悲则气消”的理论,假称要用灸法为其治疗,燕姬因怕灸后损毁容貌而伤心,使胸中郁怒之气消散,病遂不药而愈。

验案3

清代名医徐灵胎治一新中状元因喜伤心的病,采取了以恐胜喜法。徐对他说:“病不可为也,七日必死。”那状元受了惊吓,冷静下来,过喜之情得到中和与缓解,只七天病就好了。

小 结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了七情致病与七情治病的科学性,从某些方面阐明了七情内伤的发病机制。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是与血管变化有关系。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血液量的改变是情绪产生的最初原因。血管活动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性加强引起血管扩张,产生愉快情绪,反之则产生恐惧情绪。可见,情绪情感影响于人至巨,需要多加关注。预防七情致病的关键是调整心态,使喜怒等七情有节制,不过度,如此则可以避免七情致病。七情导致的疾病,若能根据七情互相作用的理论,善加管理情绪,合理唤起能克制致病因素的情绪,则会促进人体机能改善,使身体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七情素问情志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第十二届北京舞蹈双周演出照
北海之殇
中医怒伤肝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