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偃亳1886高产栽培技术

2019-01-04 18:35李建伟
种业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播量旱地抗病性

李建伟

(偃师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偃师 471900)

偃亳1886是河南省亳都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省杰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出的半冬性旱地小麦新品种。2019年2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90047。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耐旱、落黄好等突出特点。

1 亲本来源

偃亳1886由洛麦21作母本、洛旱6号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系谱号0818-36-22-8-6。

2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旱地品种,全生育期219~232 d。幼苗匍匐,苗期叶色浓绿,苗势壮,分蘖力较强。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较早。株高71.1~76.3 cm,株型较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旗叶较长,穗层整齐。较耐后期高温,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穗数466.5万~480.0万/hm2,穗粒数31.3~35.3粒,千粒质量43.4~43.8 g。

3 突出特点

3.1 高产稳产

2016—2017年度参加河南省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 908.5 kg/hm2,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9.8%;2017—2018年度继续试验,平均产量5 191.5 kg/hm2,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8.6%;2017—2018年度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 451 kg/hm2,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8.1%。

3.2 抗倒伏

平均株高71.1~76.3 cm。茎秆基部节间短、粗壮、弹性好。在2 a河南省旱地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各试验点中严重倒伏点率均为0,抗倒能力强。

3.3 耐旱性好

2016—2017年度河南省区域试验抗旱性鉴定结果:抗旱指数为0.906,抗旱鉴定级别为3级。2017—2018年度河南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抗旱性鉴定结果:抗旱指数为0.993,抗旱鉴定级别为3级。

3.4 综合抗病性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纹枯病,综合抗病性好。

4 适宜种植区域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河南省丘陵旱地中高肥力地块早中茬种植。

4.2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2.1 及早腾茬,精细整地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20~25 cm,耕后遇雨即耙,纳雨蓄墒,做到深耙与浅耙相结合,通耙与锁耙相结合,使土壤上虚下实、无坷垃,以增加耕层对翌年雨季降水的积蓄量,扩大根系的吸水范围。

4.2.2 施足底肥,增施磷肥 旱作麦田的土壤干旱缺水,结构性差,追肥不易发挥肥效,应将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一次性掩底施入,不仅能提高产量,还简化栽培措施,省时省力。一般在施有机肥30 00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化肥(总量为纯氮150~180 kg/hm2、五氧化二磷120~150 kg/hm2、氧化钾75 kg/hm2),结合深耕将肥料施入土中。

4.2.3 播种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45%辛硫磷乳油0.5 kg,加水15~20 L,拌麦种250 kg,拌后堆闷12~24 h,预防地下害虫发生。

适时播种:适宜播期10月10—20日。在小麦适播期内适时趁墒播种,按照“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的原则。干旱时,可采取多耙提墒等措施提墒早播,播种后根据墒情适当镇压。

播量: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一般播量为135~150 kg/hm2,播期推迟可适当增加播量,每推迟3 d以增加7.5 kg/hm2为宜。

播种深度:播种采取机械条播形式,深度以3~5 cm为宜,并做到深浅一致,落籽均匀。

4.2.4 田间管理 冬前麦田管理:该时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壮,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长发育打好基础。主要管理措施是:

第一,查苗补种。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确保早发赶齐。

第二,中耕划锄。中耕划锄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旱保墒等。

第三,推广化学除草。在11月下旬要注意做好化学除草。使用化学除草剂喷雾一定要选择无风晴天,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不可随意加大药量,不能漏喷、重喷。

第四,春季管理。该时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控春生分蘖,增加穗粒数,稳长壮秆、主攻大穗。

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深耕10 cm以上,可以断老根、长新根、深扎根,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能明显地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生长过旺的麦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有效控制旺长。镇压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

弱苗、缺肥麦苗发黄的麦田,要抓住时机,遇雨趁墒穴施或条施深埋肥料。

返青期至起身期是防治纹枯病发生的最好时机。田间纹枯病病株率达15%时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第五,后期管理。该时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防病虫,防早衰,促粒重,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小麦扬花后灌浆期间,选择晴天下午4:00以后,叶面喷施吡虫啉+12.5%烯唑醇+2%尿素+0.3%磷酸二氢钾,间隔7~10 d,连喷2遍,不但能防病虫、防干热风、提高产量,还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改善品质。

猜你喜欢
播量旱地抗病性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小农户模式下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不同播量对小麦品种天麦119 适应性的影响
播期和播量对春小麦银春10号产量的影响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少林功夫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