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明,赵翔,姚青青,马建新
(新疆巴州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
新陆中63 号(原代号:巴5355)是新疆巴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冀9119 优系×1085 杂交,经连续多代单株选择,于2007 年育成的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性状优良的陆地棉新品种。 2010 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组预备试验,2011―2012 年参加自治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2012 年参加自治区早中熟组生产试验。 2013 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新陆中63 号,审定编号:新审棉2013 年44 号。
新陆中63 号全生育期为134 d,株高74.3 cm,第一果枝节位8.6 节,果枝数9.1,单株结铃6.5 个,铃重5.5 g, 籽指10.2 g, 衣分44.3%, 霜前花率94.9%。该品种株型紧凑、植株塔形、II 式果枝,枝叶疏朗,叶层分布合理,通透性好。 茎秆坚韧抗倒伏。子叶为肾形,真叶普通叶形、掌状五裂,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叶刻较深、叶柄较短、叶片上举。铃卵圆形有钝嘴、较大、多为5 室。铃面光滑,有腺体。种子肾形、褐色、中等大小,毛籽灰白色,短绒中量。花冠乳白色,花药乳黄色。 苗期生长健壮,后期不早衰,全生育期生长势强。 铃壳薄,絮色白,吐絮畅,不落絮,好拾花,可机采。
2011―2012 年参加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区品种区域试验,2 年结果平均: 新陆中63 号籽棉产量、 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969 kg·hm-2、2 648 kg·hm-2和2 537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49[1]增产13.9%、15.7%和15.9%。
2012 年生产试验中,新陆中63 号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产量分别为5 652 kg·hm-2、2 463 kg·hm-2和2 252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49 增产5.1%、9.5%和9.1%。
2011―2012 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取样,经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HVICC 校准),结果平均,新陆中63 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27 mm,断裂比强度29.63 cN·tex-1,马克隆值4.87, 断裂伸长率7.0%, 整齐度指数84.03%,纺纱均匀性指数133.2。
2012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在生长期发病高峰期鉴定: 新陆中63 号黄萎病发病率65.0%, 病情指数56.3, 感黄萎病; 枯萎病发病率1.3%,病情指数0.1,高抗枯萎病。抗病性鉴定表明:新陆中63 号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
适于南疆早中熟植棉区种植。
适宜播期为4 月10―20 日。 一般肥力棉田种植密度为20.0 万~27.0 万株·hm-2,收获株数每公顷18 万~22.5 万,力争棉苗早、全、齐、匀、壮。
采用测土配方, 科学施肥,N、P、K 比例适当、一般为1.0︰0.4︰0.2,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2]。一般施标准肥2 100~2 400 kg·hm-2,70%~80%磷肥和30%~40%氮肥作基肥深施,其余肥料在蕾期至花铃期随灌水追施,酌情施钾肥和硼、锌等微量元素。
根据天气情况和苗情把握好头水和停水时间。要特别重视7 月高温期间的灌溉,采取滴水量的上限和滴水间隔的下限[3]。
根据棉株长势情况及棉田水肥供应进行全程化调。一般在3~4 叶期轻控,缩节胺用量1.5~7.5 g·hm-2; 现蕾期、6~7 叶期用15~22.5 g·hm-2缩节胺;初花期中控,见花前后用45~60 g 缩节胺;打顶后5~7 d 重控,缩节胺用量90~120 g·hm-2,旺长棉田在7 月底至8 月初再进行补控,缩节胺用量90~120 g·hm-2。 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4],留果枝8~12 个,7 月上中旬打顶结束。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好田间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治。前期(苗期)重点防治蓟马,中期重点防治蚜虫、后期重点防治棉铃虫和棉叶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