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发挥全市胸痛专科救治优势和特点,探索具有天津特色的胸痛中心建设模式,并依托胸痛中心建设与发展成果、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专科医院与二级医疗机构、基层社区以及患者的联系,推动胸痛专科联盟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目前,以天津市胸科医院为核心的专科联盟,已与天津市146家医疗机构、河北省6家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初步形成覆盖天津、推广河北、辐射华北、面向基层社区的胸痛专科联盟。
曾经,心血管相关疾病连续6年排在天津市慢性病死因第一位,相关救治效率的提升迫在眉睫。天津市以市胸科医院为专科救治核心,以优化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为指引,明确“救急、救重”专科定位,发挥专科、学科优势,不断提升急性胸痛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水平。
天津市胸科医院于2014年10月成立天津市首家胸痛中心,并于2015年年初成为天津市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胸痛中心把打通患者的生命通道作为首要任务,为急性心梗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先救治、后付费”模式,以保证患者生命为首位;设立专业胸痛中心团队,进行急诊介入及溶栓手术工作,实现全天候救治急性心梗患者的“零时差”;针对性提出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救治包,相关手续完整而高效。
通过“胸痛中心”建设,全市已有25家医疗单位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各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到达医院至开通冠脉血流时间,从建设前平均120多分钟降至80.1分钟,低于90分钟的国际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从建设前的约10%下降至4%以下。根据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统计,天津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于2014年在全国率先出现拐点,并实现连续4年下降,建设成效显著。
在胸痛疾病救治水平得到提升的基础上,天津市构建了体现专科特点、发挥胸痛中心优势的胸痛专科联盟。
在专科联盟建设中,三级专科医院是中心,其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深厚的医疗资源是联盟正常运转的依托;基层医疗机构是基础,广泛的医疗区域和服务人群是联盟存在的根本。通过专科联盟建设,结合配套政策和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专科医院服务范围得到扩展、辐射面增大,基层诊治能力得到提升,医疗资源得到共享,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更加方便就医。
启动建设远程心电系统。远程心电系统以联盟核心医院为中心,串联起胸痛专科联盟架构。患者通过佩戴移动终端,利用移动网络,实时将心电图信息上传至系统中枢,系统可对特殊情况进行及时报警。借助这一系统,通过数据传输,专家团队可根据社区患者病情,实时指导社区医生进行心电图的判读工作,并出具心电诊断报告。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胸痛疾病的认识,增强对患者的紧急处置能力,建立转诊制度。通过发挥联盟医院的专科优势,开展基层社区医师培训,打造质量较高的基层人才队伍。联盟核心医院组织心内科、心电生理、急性心梗等方面的专家,以心电图技术为始,为全市所有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常见心脏疾病诊疗的专业轮训;目前,16期培训班已培训来自16个区的医务人员1000余人次,快速提升了基层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划分责任区域,联盟核心医院对各个病区划分责任区域,分别承担对口单位的病患诊治、转诊及技术支援,累计为数千名社区居民进行第一线的心血管病健康教育。此外,不断完善双向转诊的相关制度和流程,为双向转诊建立便捷绿色通道。
同时,联盟各医疗机构将有效的救治资源进行整合,通过院内、院前和基层形成医院资源网络,通过信息化搭建桥梁,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优化。发挥市委、市政府对于医疗资源整体规划的优势,促进医院发挥专科特点,针对急危重症患者和基层有需求患者进行精准医疗帮扶,将优势资源用在最急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