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红芳,李 刚,苏占明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8)
燕麦(Avena sativa)是禾本科(Gramineae)燕麦属(Avena)1年生草本植物,属于长日照作物,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等特点。燕麦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高寒地区广泛种植,是重要的粮食、饲草和饲料作物。燕麦一般分为带稃型和裸粒型两大类,前者为有壳燕麦[皮燕麦(Avena sativa L.)],后者为无壳燕麦[裸燕麦(Avena nuda L.)]。皮燕麦主要用作饲料和饲草,裸燕麦可粮、饲、草兼用。燕麦作为一种较好的耐瘠薄作物,与当前主要粮食作物相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因此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燕麦的籽粒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赖氨酸、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与小麦、水稻等搭配可制成营养全面、均衡的健康食品。此外,燕麦秸秆还可作为畜牧业的优质饲料,供大型乳品加工企业所用。山西省是我国燕麦的主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5万~7万hm2,其中晋北地区种植面积约为2万hm2。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加工产业发展,国内外市场对燕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山西省建立了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近几年燕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增加。燕麦种植不但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也对山西省经济发展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燕麦的优质丰产,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燕麦课题组的科研人员经过几年的生产调查与试验研究,初步提出了一整套燕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经大面积试验示范栽培,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雁门关地区的燕麦优质丰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燕麦是公认的绿色、保健食品,不宜连作,因此燕麦种植地除选择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外,还应是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被污染、土质肥沃、阳光充足、排灌便利的边远山区,从而达到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标准。种植土质应选择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孔隙度适宜、pH值为6.8~7.8、保水保肥性能强的壤土。另外,由于燕麦具有耐贫瘠、耐盐碱的特性,在贫瘠的砂地和盐分含量高的盐碱地也可种植。
计划种植燕麦的前一年,早秋进行20 cm以上深翻,翻后及时耙耱保墒。严冬采用石磙镇压保墒,翌春顶凌镇压提墒。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结合秋季深耕进行秋冬灌溉,一般以秋灌为好,可提高土壤的持水量。
2.1.1 品种选择根据种植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需求,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燕麦品种。适合雁门关地区的燕麦品种主要有晋燕8号、晋燕9号、晋燕14号、坝燕1号、坝莜3号、白燕2号等。
2.1.2 种子处理播前要进行种子清选,去除杂质、秕粒和受潮变质的燕麦种子,选出籽粒较大、饱满且整齐一致的种子。播种前3~5 d选无风晴天把燕麦种子摊开,在干燥向阳处晒2~3 d,以达到杀菌、提高发芽率的目的。晒种后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拌种双等,以种子质量0.2%~0.3%的用药量进行拌种,能够有效防治燕麦坚黑穗病。
处于高寒地区的雁门关以秋燕麦的种植为主,一般燕麦在2~4 ℃时即可发芽,幼苗可忍耐-4~-3 ℃的低温,但不耐高温,超过35 ℃时燕麦即受害。拔节至抽穗期是燕麦需水的关键期,需要安排在多雨时期,最好的办法是推迟播种期。由于燕麦对高温特别敏感,如果在灌浆期温度达到35 ℃以上,会导致燕麦果实不饱满。适当晚播可避免在燕麦灌浆期遭遇高温天气,但若播种太晚则会影响燕麦成熟。因此,雁门关地区燕麦的最佳播种期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
2.3.1 种植密度燕麦的种植密度可根据土壤肥力、水分条件等来确定。旱地裸燕麦播量一般在120~150 kg/hm2,即基本苗为400万~500万株/hm2;皮燕麦播量在180 kg/hm2左右,饲草用燕麦可适当增加播量到240 kg/hm2。燕麦在种植过程中,行距一般为25 cm左右。
2.3.2 播种深度燕麦种植中土壤含水量在16%以上时,播种深度为3 cm;土壤含水量在10%~16%,播种深度为5 cm。在播种时,要求种子播撒均匀,不漏播,不断垄,深浅一致,播种后必须镇压以利出苗。
燕麦苗长整齐后,需及时中耕除草,以利于提高地温和去除杂草,在燕麦4~5叶期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宜浅中耕。在燕麦拔节期,根据燕麦长势进行第2次中耕,宜深中耕,此时中耕可消除田间杂草,同时起到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状秆以防倒伏。在燕麦抽穗初期至灌浆期,人工拔除田间野荞麦、野燕麦和其他杂草。
燕麦生育期,一般要浇好3次水。在燕麦3~4叶时,进行第1次灌水。这一时期正是燕麦开始分蘖、小穗分化的时期,此时灌水对燕麦产量影响较大。在燕麦拔节至抽穗期,进行第2次灌水。这一时期是燕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重的时期,是燕麦需水肥的关键期和水肥的最大效率期。此时灌水可达到穗大、穗多、粒重的目的,进而实现燕麦丰产。在燕麦开花至灌浆期,进行第3次灌水。这一时期处于高温时期,对燕麦进行及时灌水,可起到降温作用。如果此时缺水,会严重影响燕麦籽粒的饱满程度,导致燕麦产量和品质下降。
燕麦在拔节期生长较快、需肥量大,可按照尿素75~225 kg/hm2的标准追施化肥。水浇地在撒施化肥后进行浇水,旱地应在下雨前直接将化肥扬撒在地里,借助降雨,促进燕麦吸收。在燕麦进入拔节后期至抽穗前期进行追肥是保证燕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对燕麦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以保护、利用燕麦田有益生物为重点,协调运用生物、农业、人工、物理措施;按照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选用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以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量,避免燕麦发生农药污染。在化学防治中,提倡药剂的交替使用与合理混用。根据以上防治原则,首先应选用燕麦的抗病良种,其次是实行轮作,最后是药剂防治。
4.2.1 虫害防治黏虫:可用80%敌敌畏800~1 000倍液或80%敌百虫500~800倍液,也可通过20%速灭丁乳油4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蚜虫:用溴氰菊酯800倍液,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喷洒,用药液量为600~750 kg/hm2。
4.2.2 病害防治燕麦黑穗病:可用拌种双、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以燕麦种子质量0.2%~0.3%的用药量进行拌种防治。
燕麦红叶病:可用40%乐果、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燕麦秆锈病: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当燕麦穗由绿变黄,上、中部籽粒变硬,表现出燕麦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泽,进入蜡熟期时进行收获。收获燕麦要及时,避免因恶劣天气造成减收降效。收获时可用稻麦联合收割机直接进行脱粒。
燕麦的收获时间可根据种植地不同的气候及地理条件进行确定。位于海拔900~1 000 m的雁门关地区,燕麦的收获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燕麦脱粒后要及时进行晾晒,避免因晾晒不及时所导致的发霉变质现象发生。当燕麦籽粒含水量在12.5%以下时,即可将干燥的种子装袋贮藏于仓库中。燕麦籽粒营养丰富,易遭鼠害,因此在贮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