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极早产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体会

2019-01-04 14:02:21龙是华徐静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27期
关键词:梅毒青霉素早产儿

龙是华 徐静(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护理部 四川 成都 610041)

极早产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不足32周的活体婴儿,大约占早产儿总数的10.5%,其存活率远低于足月儿。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受累胎儿约50%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或死产[1]。

1.病历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儿,男,24分钟,因“早产后气促、呻吟”于2019年2月4日入院。患儿系G3P1,胎龄31+5周,剖宫产,1~5~10分钟的APgar评分分别为7~9~9分,出生体重1280g,有生后抢救史,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新生儿科。母亲孕期合并羊水过少,并有妊娠高血压及妊娠合并梅毒,母亲梅毒已经过正规治疗,父亲体健。

1.2 治疗过程

入院查体:T:36.7℃ P:167次/分 R:62次/分,早产儿貌,营养不良貌,轻度吸气性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稍粗,竖颈稍差,四肢肌张力稍差,入院后立即予CPAP辅助通气,青霉素抗感染,维生素K1预防出血,持续补液。入院当天经胃内抽内咖啡渣样物质,遵医嘱予禁食,并植入PICC导管,予静脉营养支持,2月5日,查血示:TP初筛阳性,PLT为66×109/L,头颅彩超示:颅内出血Ⅳ级,加用酚磺乙胺、丙种球蛋白,2月6日,查血示:TP-TRUST: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原倍数(+)TP-ELISA:21.36(+),予开奶,感染儿科会诊,建议规律青霉素治疗,补充诊断:先天性梅毒。后予相关对症治疗,并予青霉素钠静脉输注14天,逐渐加奶,并定时检测血糖,16天后,患儿停用呼吸机,3周后停止静脉高营养,经口喂养早产奶,未出现喂养不耐受。

2.结果

患儿经过1个月的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 2个月龄门诊复查 PRP 和梅毒螺旋抗体阴性。

3.护理

3.1 消毒隔离

将患儿置于隔离病房,贴醒目标志,护理前后严格洗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加强自我防护,患儿床旁放置专用垃圾桶,医疗废物单独放置,并标明传染性废物,患儿用物专用,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每日两次对物体表面、地面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出院后对床单元及所有用物进行终末彻底消毒[1-2]。

3.2 病情观察

定时巡视病房,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沟通,观察患儿皮肤情况,大多梅毒患儿会出现皮肤损害的表现,我们应观察有无皮疹出现,患儿血小板低,应观察有无出血点,并密切关注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保持静卧减少噪声,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4]。

3.3 基础护理

做好晨晚间护理,每日擦浴一次,操作轻柔,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加强翻身,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等,每班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注意观察有无皮肤黏膜破损等异常情况,每班用碘伏擦洗脐部,注意观察有无渗血、渗液或脓性分泌物,予温水清洗臀部,勤换尿布,予外涂护臀霜,防止臀红、尿布疹发生。

3.4 用药护理

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严格三查七对,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严格按照时间及频率输注青霉素,首次使用青霉素的梅毒患儿可能会出现赫氏反应。加强对输液部位的观察,根据患儿病情选择适合的营养液种类及速度,每班交接输液泵是否正常运作,输液速度是否正确。

3.5 PICC护理

做到班班交接,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硬结,是否有渗血,并记录导管外露的长度,测量双臂臂围,并定期追踪定位,每周更换敷贴和肝素帽一次,敷贴松动、潮湿或是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每次更换时注明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做好PICC护理记录单的记录。每班定时冲管,限用10 ml或以上注射器进行封管,掌握正确肝素液的配置[5]。

3.6 呼吸机护理

保持合适体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管路通畅,避免打折,及时倾倒冷凝水,固定稳妥,避免管路脱落,避免皮肤受压,有效湿化,及时加入灭菌注射用水,保持合适温度。

3.7 出院健康宣教

患儿出院时,做好家长宣教工作,指导合理喂养,最好采用人工喂养。并指导家长出院后 2、4、6、9、12 月定期复查PRP 和梅毒螺旋抗体,以保证患儿得到正确、全程、彻底的治疗如 PRP 未降低或升高者,需再接受治疗,发现患儿异常不适时及时就诊RPR未降低或升高者,需再次接受治疗[6]。

4.讨论

临床上由于新生儿梅毒临床症状不明显,也有孕母故意隐瞒梅毒病史或是不知自己为梅毒患者,容易造成漏诊或延误患儿治疗,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感染机会。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做好标准预防,在患儿入院时做好疾病的筛查,也有利于患儿的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在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上,应该根据患儿的情况及其他合并症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

猜你喜欢
梅毒青霉素早产儿
亚历山大·弗莱明:青霉素,那是我偶然发现的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6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西南军医(2016年4期)2016-01-23 02:19:39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
注射青霉素前为什么要做皮试?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