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奎
中国作家协会
2019 年 3 月 1 日,我同黄成军、杨帆、卿明敬和向小阳几个扶贫队员,翻山越岭去到唐刚菊家。唐刚菊像第一次拦住徐圣航那样,背着青草站在公路中间,笑容满面地把大家朝家里引。房子虽是土木结构的青瓦房,可家中摆设非常整齐,房前屋后也打扫得十分清洁。穿过街沿没几步就是养猪场。虽然规模不很大,但养百十头猪不成问题。6 头母猪按标准饲养在栏中,每头猪有100多kg重。暖灯照着宽敞圈舍,一头母猪即将产仔。睡在暖箱中的10 多只小猪仔,过几天就要增添新的“小弟妹”了。猪场外边是养鸡场,只等青草长出来后,就换场把鸡赶进去。
在猪圈干活的赖修生,兴奋地向大家介绍养殖情况。随其转过一圈后,才引大家去堂屋门外坐下来。他指着门前坡下的养鸡场说:“这个鸡场是新建的,1 000只乌鸡开始下蛋了。每天300多个供不应求。要不是徐同志尽心尽力来帮助,我的猪和鸡早就养不下去了!”
2018 年 11 月 9 日,徐圣航来到黄显村五组,在公路尽头对一家贫困户进行慰问后,返程没驶出200 m,就见一位老大娘把装满青草的背篓搁在公路中间,车一下就被拦了下来。
徐圣航刚打开车门,走过来的老大娘就大声问:“你是干什么的?”
徐圣航觉得奇怪,被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下派到这里扶贫不到半月,怎么会在入户慰问中遭遇老百姓当道拦车呢?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连忙回话说:“我叫徐圣航,是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派下来当驻村扶贫队员的。”
还没等徐圣航询问拦车原因,老大娘就说:“我就找你,快下车到我家里去看看。”
徐圣航下车背上背篓就跟随老大娘去到百米外的家里。
刚进街沿,老大娘就说:“你看我是个多么爱清洁的人,房前屋后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的确如此,哪怕房子是土木结构的青瓦房,门前是土地坝,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不仅让人感到利索,而且还显出一派祥和。徐圣航由衷赞叹。
放下青草进到堂屋参观农舍,虽然没有气派的现代家具和豪华的沙发,但那些老箱、老柜、老板凳置放有序,可以想象这家人虽不是书香门第,却也应该是一户相当讲究的人家。
老大娘说与她同龄的66 岁老伴赖修生,曾经是位木匠,前几年因患肾结石才放下手艺回家喂猪养鸡。当年赖修生挣的钱在龙驹镇街上买了一栋房子,下面有个门面,他们的儿子赖松在那里开电脑维修店,现在生意越来越差了。两位老人不在老家做点事,往后的日子恐怕就过不下去了。
听着老大娘的介绍,徐圣航又跟着去到猪圈。大猪小猪“哼哼”直叫,顿感猪的世界是多么的热闹。看着几头大肥猪,环保绿色的猪肉味道,一下就香透心怀。猪圈外的槽坡下养着1 000 只乌鸡,它们长颈引吭,拍翅追逐,场面颇为生动。除跳上鸡窝生蛋的母鸡不能享受公鸡啄食献欢外,那些争风吃醋的公鸡,一点不顾人们的笑话,只管与“对手”打斗个死去活来。
回到堂屋,赖修生已升起火笼。高山上的冬天真是难敌酷寒。
暖活身子后,唐刚菊就问:“徐同志,你多大了?找媳妇没有?”
徐圣航在心里想:“唐刚菊把自己拦下,难道想给自己介绍对象?”难拒这份热情,像写简历似的,赶忙回答:“我今年30 岁,当过兵,干过警察,前几年才转行到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上班。现在单身一人,派到黄显村当驻村扶贫队员所以也就无牵无挂。”
“我还以你为才20 岁出头哩!”唐刚菊显出几分诧异说:“30 岁年龄也不算大。有些30 岁的人,只知道靠父母好吃懒做。看看你,30岁就有大出息了。还不怕吃苦来我们这个大山里扶贫,真是不简单!哪个姑娘找到你有好福气哩。”
从口气中听出来,唐刚菊并不是要给他介绍对象,只是借此话题把他表扬了一番。
“哈哈哈!”忍不住捧腹的徐圣航笑着说,“这是哪里的话!我来这里做扶贫工作,一切都很陌生,哪有什么不简单?向你们这些父老乡亲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不要向我们学习。”接话的赖修生不停摆着手说,“你看我们一年忙到头,身体累垮了不说,现在心里还急得像一锅烧开的水。猪的事、鸡的事,不知道如何处理。”
这两位老人真是配合得默契,一个把徐圣航拦住引进来,一个又在进入话题后,把想要解决的问题抛出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徐圣航在心头佩服一番,却也不得不接上这个话题询问情况。
口齿伶俐的唐刚菊接话说:“我家的肥猪养大了没法卖出去,快过年了,鸡和蛋也没渠道外销。每天都有上千张嘴要喂,变不成钱的牲畜,吃都要把家吃穷。看到你去贫困户家里慰问,心里揣摩着你一定是干部,所以就把你拦住,想请你像帮贫困户一样,也帮我们想办法把猪和鸡在春节前卖出去。我们只图脱手,再也不想干这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话刚说完,唐刚菊眼中就满含焦虑无助的泪水。
听这么一说,徐圣航跟着鼻子一酸。他认为再多的语言都是苍白的,只有实实在在地贴心帮助,才能让他们摆脱困境。为此,徐圣航当即就买了100个鸡蛋和一只鸡,还把鸡和猪拍下照片,决定先帮他们做个宣传。
冬日的夜来得极早,乘暮色回到镇上,找到一家餐馆把鸡炖上后,徐圣航逐个邀请从市里派来的扶贫队员,品尝农家乌骨鸡和土鸡蛋。
餐桌上,大家不是在品尝美食,而是在品殷殷的母爱与浓浓的乡情。没想到在高山上,像搞文学一样,还能创作出这么优秀的“乡土作品”来。徐圣航通过电话联系销售农产品,在桌前品尝佳珍的岭上村扶贫队员黄成军,当即就定下216只鸡。这是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员工,开展消费扶贫时托他办的事。他正在寻找好土鸡,直接就把事情搞定了。
现代通信力量真是强大。有按导航去购买的,有商家借年关来收购扩大供销的,有通过网络和电商平台向其发送快递的。没几天工夫,猪、鸡、蛋全销售一空,最后还供不应求。
基于这个利好情况,徐圣航多次去唐刚菊家进行磋商和策划,建议他们继续把养猪、养鸡项目提质发展下去。当然,仅靠两位老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他还去动员到赖松,让他放弃日渐衰落且养不活家人的电脑维修店,回到父母身边,扛起担子把发家致富的养殖产业干起来。春节刚过,徐圣航就帮助赖松把电脑门市改成农产品销售门市。既做零售,又开网店。眼下主要是向外销售鸡蛋,由于每天产蛋量只有300多个,订单需求完全不能满足。据赖松说3月7日从山东空运1 000只鸡苗过来,打算先提升鸡蛋供应产量,以免失信于订单消费客户。
见到这个像玩股票出现的牛市,在驻村第一书记胡棋耀的要求下,徐圣航正在规划成立养殖合作社,让深居高山上的村民能抱团取暖,把恶劣的地理环境转变成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优势区域。再创出品牌,亮出名牌,切实把增收致富的梦,做到高山深处的群众家门口。
了解到这些故事,我们对徐圣航刮目相看。一个30 岁的小伙子,初到农村没想到这么快就进入角色,并像个经验老道的干部,立竿见影地干出了名堂。
辞别唐刚菊和赖修生两位老人,就沿来路下山去到徐圣航在村服务中心二楼的卧室。他的卧室可没有他的工作这么出彩。一个锈迹斑斑的单人钢丝床,依稀就要散架了。上面单薄的铺盖,不知是否能抵御长夜的酷寒。窗台上,摆满了方便面。他若来不及自己煮饭,泡一盒方便面就凑合一顿。厨房的冰箱里,除两碗干咸菜外,并没存放什么让大家眼馋的佳肴美食,大家无不为他的这份简单生活而嘘唏。
一直脸带笑颜的徐圣航猛地把胸膛一拍,说:“我当过兵,干过警察,这样的生活过得多已经习惯了,一点不觉有什么不是滋味的。更何况身为一名扶贫队员,到贫困户家中看到那么多让人揪心的窘况,还有什么可以让自己去挑三拣四的呢?”
听到这番话,扶贫队员们对视着,久久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