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作为强效镇痛药物,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或器官移植等剧烈疼痛。然而采用同样的剂量却对不同患者的镇痛效果有显著的差异,短时间内多次给药后甚至起不到镇痛的作用。针对这一现象,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省抗肿瘤药物重点实验室曾苏教授团队及项目主要成者杨子钊博士等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引发这一现象的机制,该研究的系列成果发表在自然出版社旗下的科学通讯及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等杂志。
吗啡在人体内主要受到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2B7的作用代谢产生两种主要产物M3G和M6G,前者不但没有镇痛作用而且会引发吗啡的耐受性。研究表明,人体内的UGT2B7广泛存在A71S,H268Y,D398N等基因多态性,同时这种酶会与其他葡萄糖醛酸酶亚型UGT1A1和UGT1A9形成寡聚化蛋白。多态性和寡聚化作用能够显著提升UGT2B7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其催化吗啡代谢并倾向于生成更多的强效镇痛活性代谢产物M6G,此时吗啡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耐受的程度也会得到控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吗啡和代谢产物M6G能够通过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2B1的摄取作用进入脑内,而采用三元脑靶向复合纳米材料携载干扰RNA特异性抑制小鼠脑内OATP2B1的表达后,吗啡和M6G在小鼠中大小脑内的摄取量均大幅减弱。提示OATP2B1是吗啡及活性代谢产物透脑转运的重要开关。
如何提高吗啡的镇痛作用并推迟药物耐受的发生时间一直以来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该研究有助于对患者使用吗啡镇痛的效果做出预先评估,同时在临床实践中对改善吗啡的镇痛能力,提升其药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