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锌远 四川工商学院
规范性、组织性、竞争性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鉴于现代社会的高度组织化,要想在一个极具竞争的现代环境中脱颖而出,能够激励员工斗志,调动下属积极性的领导者变得极为重要。不论是在行政机关抑或企事业单位,领导者若没有一套高明的激励艺术,以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很难使其单位或部门具有效率,从而失去竞争性。故此,由袁书杰所著的《领导激励》(中国出版集团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版)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激励理论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前沿的研究成果,从领导激励的本质、领导激励理论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领导激励的来龙去脉,围绕行为激励、环境激励、目标激励、授权激励等方面予以展开,并辅以生动具体的故事或案例,就领导激励的艺术进行专题化论述。具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三个特色:
该书总共包括十一章内容,前三章属于总论部分,主要从词源追溯、现有研究综述、本质概述和历史梳理四个层面对领导激励理论进行总括性和介绍性论述。后八章属于分论部分,分别从行为激励、环境激励、用人激励、目标激励、授权激励等八个不同方面围绕领导激励予以论述。该书包括大量的实际案例、历史典故、统计数据和表格图示,是一部内容含量和信息量极大的著作。
不仅如此,该书同样表现出极其缜密的逻辑结构。首先在论据与论点之间,作者始终做到以论据支撑论点,以论点统摄论据,取材取证非常合理,观点支撑恰到好处。其次,该书的章节之间也蕴含着精密的逻辑关联,章节之间的包含在内涵与外延上丝丝入扣,章与章之间衔接过渡自然合理。例如分论部分的八章内容看似是从八个不同方面分别论述领导激励,但八章之间遵循着从个体到组织、从内在到外在、从行动到心灵的逻辑顺序,前后相互呼应。最后,由于分论的八章内容与前三章的总论部分也形成一个从总到分的逻辑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相得益彰,故而使得整书形成一个内在的有机体系。
该书从领导和员工的心理和互动关系深入分析了领导激励的本质和特征,结合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哲学等学科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了领导在激励员工时所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恰当方式。不仅如此,该书秉承“因地施策、因材施教”的原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环境、不同人群和不同关系,提出有效的激励策略,既注重用榜样和梦想的力量从思想心理和情感情绪等精神方面激励员工,同时强调通过平台打造、提供发展空间等方式在物质方面激励员工,实为现代领导群体的必备宝典。
然而,该书远不止一本单纯的行为指导手册,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论思维赋予该书极高的学术价值。首先,该书不仅从词源学的角度对“激励”一词的内涵进行清晰界定,对其跨学科的发展历程予以详尽的交代,而且从艺术的角度,拔高到哲学的高度予以论述,分别对激励的“广度”、“深度”、“频度”、“时度”及其艺术机制进行深刻分析,体现了该书深厚的学术功底。其次,该书对当前有关激励的理论研究进行了一个学术史的辨析,将该书的研究与它们既联系起来也区别开来,凸显了该书独到的理论贡献和学术价值。
最后,该书的语言表达具有特色。既不乏专业的学术概念和表述,同时囊括了大量时下流行的表达方式,精炼准确、平易近人,读起来轻松易懂。
该书并非关于激励的第一本书,但它在论证方式和题材选取方面却有其特色。该书主要采取了“论证+例证”的论述模式,选取的题材既涉及经济、政治、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而且贯穿古今中外,体现了该书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该书在题材选取过程中,非常注重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切度,注重题材的切题性和说服力,在论证过程中,做到精炼论述,多举实例,以大众耳熟能详或知名度较高的企业案例,历史典故等烘托论证主题,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既不失学术著作的专业性,亦不乏大众读物的亲和性。
此外,该书通过继承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激励”思想提出一系列较为独到的思想观点。该书极为精炼地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激励原则,结合现代的具体情况,以古喻今,提出一些颇具特色的管理哲学,如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交易”关系,“知人、信人、育人”的用人密码,授权艺术等。作者将这些思想诉诸中国古代的管理哲学,既激活了古代思想,弘扬了传统文化,也充实了当代人的思想,为该书的创新奠定雄厚的智慧基础。与此同时,该书还借鉴西方相关方面的观点,取长补短,极大增强了该书的学术传承性和理论创新的前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