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吉峰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1330)
冠心病是由各类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的冠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由于患者冠脉循环发生改变导致心肌坏死,或者发生心肌缺血及缺氧[1]。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目前临床中针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多采取药物疗法,为了进一步提升此类患者疗效,本次研究将分析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院内诊治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67.2±0.3)岁;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7.3±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基础治疗,口服,1000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口服,5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则改为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口服,60 mg/次,2次/d。两组患者连续服药治疗3个月,结束后对其疗效实施评估。
(1)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分为显效:治疗后前胸压榨性疼痛等相关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或消失;有效:前胸压榨疼痛等相关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并未改善甚至出现加重。(2)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和随访6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当中经治疗,显效者22例,有效者12例,无效者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7.14%;对照组显效者14例,有效者17例,无效者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是88.57%。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及随访期间发生心肌梗死者1例,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85%;对照组治疗及随访期间发生心肌梗死者2例,卒中者1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8.5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该疾病的病程时间长且容易诱发并发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对于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2]。临床中多以稳定型冠心病较为常见,在此类患者治疗中主要目的是降低其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并进一步提升其生存质量[3]。目前临床中针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多采取药物治疗方案,氯吡格雷是常用治疗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可发挥一定疗效,然而总体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患者服药治疗期间发生卒中、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替格瑞洛为非前体类药物,无须肝脏代谢激活,对于ADP介导血小板聚集可发挥良好的抑制效果,同时还能够对血小板发挥持久且迅速的控制作用,逐渐成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首选药物[4]。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该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和随访期间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低剂量替格瑞洛有助于提升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治疗中,以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提升疗效并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