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再辉,李建民*,赵雅宁,刘俊杰
(1.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唐山 063000;3.华北理工大学康复与护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4.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本文采用丁苯酞软胶囊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治疗患者,将疗效进行对比,现在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岁。所有患者经过检查,确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知情权。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3.2±1.8)岁;对照组男19例、女61例,平均年龄(58.6±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肾脏功能不齐全、用药有所禁忌的患者。
观察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3次/日,3粒/次,口服,给予25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与300 mg丹参注射液,每天1次。对照组只给予丹参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进行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八周后询问并记录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症状。
使用专业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分为三个等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是指患者无任何病症,无任何不良反应,NIHSS评分降低≥90%;显效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残程度为1~3级,NIHSS评分降低46%~89%;有效为临床症状改善,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及NIHSS评分无变化。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35例,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35例,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7例。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12.8±1.3)分,对照组患者为(12.9±1.4)分;治疗12天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8.28±2.2)分,B组患者为(9.51±2.6)分。治疗前患者NIHSS评分,无差异;治疗14天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5例(14.2%),其中呕吐1例、恶心1例、腹部不适3例;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7例(20%),其中患者呕吐2例、腹部不疼痛3例,恶心1例。
脑部组织局部供血障碍是造成急性缺血性脑卒的根本原因。大脑缺血、缺氧对人们的损害不言而喻,自由基活性增强,与脂肪酸发生氧化反应,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细胞膜自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疾病会导致肢体障碍,给患者带来不便,同时也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丁苯酞软胶囊作用于细胞线粒体,增加线粒体活性,进而增加血管内皮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水平的含量,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增加血量循环,缩小梗死面积,修复神经。经本文探究,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12.8±1.3)分,对照组患者为(12.9±1.4)分;治疗12天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8.28±2.2)分,B组患者为(9.51±2.6)分。治疗前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P<0.05)。丁苯酞软胶囊可以降低血清PAI-1、TXB2、CP水平,修复患者的神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更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