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嫚,王 敏*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贵州 贵阳 550001)
胃痞是以自觉心下痞塞,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素问·调经论篇》:“病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王敏教授认为胃痞因长期饮食不节,劳逸失衡,情志内伤等引起。《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云:“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之本虚弱,运化无力,饮食物滞而不运是导致痞满的重要原因;《素问·太阴阳明论》曰:犯虚邪贼风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䐜满闭塞”。长期饥饱交替、过寒过热、嗜食肥甘厚味,或起居无时,形体劳逸,喜怒无常损伤脾胃之气,脾胃气机升降失调,痰食滞内停而形成痞满。胃痞常因脾胃之本虚弱、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而痰食滞内停,阻滞于中,䐜满闭塞而痞满自成。故认为其病机为脾虚气滞,痰食内停。
王敏教授强调临症须认真辨病辩证,法随证立,以法统方,疾病须辩证准确分清标本虚实,病之急缓后,方才立法处方用药。其认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治病之大法。如《灵枢·邪客》云:“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祛其邪……”。故脾虚者健脾,胃虚者益胃;气滞者行气,腑实者通腑为治疗痞满之大法。同时,注重恢复脏腑之生理特性,脾胃运纳相成,升降相因,燥湿相济,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的生成、运布。故治疗常脾胃合治,促进其生理功能的恢复。
胃痞病机为脾虚气滞,痰食内停。法随证立,故以健脾和胃,行气化积为法。同时,兼顾脾胃生理特性。脾宜升则健、喜燥恶湿;胃主通降、喜润恶燥,故常配合化湿升阳、消积通降、生津养阴之法。再配合临症加减,常有痰滞者兼以化痰除痞,瘀血内停者兼以活血化瘀,郁而化热者兼以清热。常以健脾丸和香苏散加减运用。
健脾丸来源于《证治准绳·类方》: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等药物组成。功用为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运化失常,食积停滞,郁而生热之证。
香苏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附、紫苏叶、陈皮、炙甘草4味药组成,功能是散寒解表、理气和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受邪轻浅,内兼气滞之证。
加减变化:胃为阳明燥土,郁滞久停易伤津化燥,内热自生,故用药上避免甘温之品,恐其助热,故将人参以为益气养阴之太子参,去肉豆蔻、砂仁(寒湿较重者留)。常加入葛根、荷叶助脾阳升清,厚朴、枳实等行气消积。香苏散本为疏散风寒剂,经加减变化使之由解表剂转为理气和胃通降之方,能广泛的运用在各种内科杂病的治疗[1]。两方加减运用,既可健脾益胃,有又可行气化积。根据虚实症候变化,灵活运用健脾益胃、行气化积之法,随证加减运用,临床上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初诊:患者张某,女,35岁,2019年12月18日初诊,患者诉长期胃脘部胀满不适,饥饿及餐后均加重,纳差,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平素嗜食肥甘之品,长期饥饱过度。4天前患者因饮食不慎,感胃脘部胀满较重,腹部体查(-)。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碳14呼气实验(-)。症见: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后加重,拒按,纳食减少,时有嗳气,其气臭,嗳气后稍舒,大便溏薄,其味臭,神疲肢软,少气懒言,舌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黄厚稍腻,脉滑略数。患者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之气,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纳运无力,食滞于中,故成痞满。患者目前食积内停,兼有脾胃虚弱,应标本兼治。然以食积重为主,故重在消食化积,兼健脾和胃。以消食化积,行气和中为法,健脾丸和香苏散加减治疗。处方:山楂15 g、神曲15 g、炒麦芽15 g、连翘30 g、太子参15 g、白术15 g、山药15 g、葛根10 g、荷叶6 g、紫苏梗10 g、陈皮10 g、香附10 g、黄连6 g、枳实10 g、厚朴10 g、甘草6 g。7付,水煎,日一剂,三餐前顿服。
案语:以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化积;以太子参、白术、山药补益脾气,养阴益胃,加葛根、荷叶即可助脾阳升清,又可生津益胃,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枳实、厚朴行气消痞除满,连翘、黄连其散结以助化积,又可清热;甘草调药和中。香苏散中易苏叶为苏梗,有开泄里气,开胃醒脾之功,经王敏教授灵活变化,使其组方特点顺应脾胃之性,形成调理中焦脾胃气机升降之方[3]。食积去,升降复,则食滞可除,运化有常。
二诊:服上方后,感胃脘部胀满较前减轻,饮食较前改善,无嗳气,仍感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苔转薄白,脉细弱。现患者食积已去七八分,而以脾胃虚弱为主。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不能温分肉,肥腠理,滋养神识,故见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形体消瘦。治以健脾和胃,行气调中为法。太子参15 g、白术15 g、山药15 g、薏苡仁20 g、茯苓20 g、陈皮10 g、香附10 g、紫苏梗10 g、葛根10 g、荷叶6 g、炒二芽15 g、连翘15 g、甘草6 g,煎服法同前。
案语:患者脾胃之本弱,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故稍有不慎,则食积内停,阻滞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而致痞满,以上方益气健脾,调畅中气。扶正固本,防积滞内生。
三诊:服上方后诸症明显减轻,偶感胃脘不痞胀,再予上方继续服用半月。两月后电话随访,饮食正常,上症未复发。
王敏教授以健脾丸益气健脾、消食化积,加入香苏散调畅中焦脾胃升降,使脾胃能发挥其正常功能。辩因、辨病、辩症、辩人四者结合辩证,分清标本轻重缓急,审证立法。祛邪扶正,攻补兼施,随症加减。对于古方的运用,不拘泥于使用原方,注重抓住其精髓,古方主治功效,药物配伍特点等,结合临症辩证,随证变化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