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礼
严是爱、松是害,严管才是厚爱。
——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代理主任冯志礼撰文称,纪检监察是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监督执纪执法既是严肃的、刚硬的,又是有温度、有柔性的。(《中国纪检监察报》11月15日)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切实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架起制度的“高压线”,堵住国资可能的“出血点”,才能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上海市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市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防止领导人员利益冲突的办法(试行)》,从经营业务往来、投资融资合作、企业改革改制、人员使用安排、个人经济往来等方面,对企业领导人员在履行经营管理职责中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提出了“七个不得”的具体规定。对此,上海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廖国勋说。(《人民日报》11月6日)
防止和杜绝以权谋私现象发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堵住制度漏洞,坚持制度设计不留暗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廖国勋
肖韵竹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肖韵竹认为,防止和杜绝以权谋私现象发生,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公开有关信息,把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丰富监督形式,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让党员干部在监督和约束下工作。(《中国纪检监察报》11月16日)
问题在哪里,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奇葩”案例的背后是违纪违法问题呈现出的新特点,我们要准确把握,加强监督,对症下药。
——针对近期媒体曝光的一些党员干部收受贿赂为网络游戏充值,挪用公款打赏主播,贪污公款用于网络赌博等“奇葩”案例,宁波市镇海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童华强表示,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年轻干部普遍熟悉互联网,很多违纪违法问题也与网
新络有关,迫切需要纪检监察干部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监督的能力。(《中国纪检监察报》11月16日)
党员领导干部蜕变成“两面人”“两面派”,除了畸形的主观因素外,还是这些地方恶劣的政治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段时间内,四川省广安市委原副书记严春风、重庆市渝北区委原常委吴德华、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原院长施耀忠等一批表面洁身自好,作风正派,实则道貌岸然,腐化堕落的“两面人”相继被查处。对此,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必须改变一些地方干部考核走形式的现状,扩大干部考核评价的主体和范围,多渠道多方式多侧面了解一个干部的品行和业绩。组织部门应当给正直的干部撑腰,多关注勤勤恳恳干事的干部,防止被投机者、取巧者所误导。(《中国纪检监察报》11月15日)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把监督作为基本任务。
——山西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任建华指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把握聚焦监督第一职责、提高监督效能这一基本任务。这一基本任务,体现着纪检监察机关的初心初衷,贯穿于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全部过程。(《中国纪检监察报》11月8日)
离开了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光靠派驻机构是抓不好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是前提,监督责任是保障。没有前提,就无从谈保障,两者相互作用、浑然一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主体在驻在部门党组(党委),派驻机构作为纪委监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有效监督,督促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履行应尽之责。(《中国纪检监察报》11月5日)
童华强
庄德水
任建华
刘海涛
党员若缺失党性,理想信念也会没有,精神上就会“缺钙”。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教授毛文璐撰文指出,党员干部组织和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究其根源,是理想信念“缺钙”,党性修养缺失。而党员干部思想的“病变”,会引发其他“病症”。每一名党员都应坚守理想信念,抵制封建迷信,带头弘扬科学,把稳思想之舵。(《中国纪检监察报》11月8日)
每一名党员要经常自我检视、自我纠偏,始终严守以政治纪律为首位的六大纪律,领导干部要在遵守纪律上发挥“头雁作用”。
——针对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腐败案暴露出的问题和搞“团团伙伙”的严重危害性,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海涛撰文称,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把严管和厚爱结合起来,系统运用“四种形态”;对于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将问题解决在未发之际,持续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国纪检监察报》11月2日)
用制度斩断“人情往来”的利益链,清除权力寻租的空间,我们就能为产业扶贫卸下“人情重担”,让致富的步子迈得更轻盈,走得更扎实。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在乡土社会,人情尽管是构成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因素,但产业扶贫却必须和所谓的“人情往来”划清界限。这样的“往来”早已超出人情范畴,走入违规乱纪的禁区,对此要采取零容忍态度。(《人民日报》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