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信息时代与现代世界的融合,几乎每个领域都有着信息技术留下的痕迹,其中小学教育也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要求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结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变革中的大趋势所向,在小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一是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可以更加细致和全面的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相比传统的教学课堂来说,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不可估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深度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067-02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将信息技术融入进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可以有效弥补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可以让学生们从被动地听老师讲的角色转换为主动吸收知识的角色,并且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带动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高,可谓一举两得。本文中将提出一些关于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意见和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之中,由于设备和环境的限制,很多知识仅仅只能停留在枯燥的课本之中,学生只能将某些知识死记硬背住,却根本不能理解知识是如何来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改善了这一缺点,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是最为普遍的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表现,借助多媒体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视频、图片等将知识更为具体和直观地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将抽象的知识变直观,将事物的变化过程一一呈现,在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课文《雨点儿》时,刚接触小学学习的学生现在尚处于对一切的事物发展都懵懂的时期,而教师的作用就是负责将学生的思想带入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让他们的思想尽情在这个世界里遨游。而“雨点儿”是带有大自然的抽象事物,如果问一个大人什么是“雨点儿”,他可能会一脸纠结,不知道该如何去说,因为只要见过下雨的人就会知道“雨点儿”是什么样的。而教师身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使命的人,不能简简单单的糊弄过去。而多媒体在这时的应用就能解决这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教师可以放下雨的音乐让学生去使用听觉感受“雨点儿”,之后再將下雨的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们看,可以是绵绵春雨,也可以是瓢泼大雨,想必学生们在扑面而来的雨景中不光是感受程度更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二、加强翻转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翻转教学即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而微课的应用正是翻转教学的一大标志。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课文《坐井观天》时,为了使课文中的内容更好理解,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自己整理资料做一节微课,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中让学生们在课前观看,然后留下问题“你从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中看出了什么?”让学生们课下组成小组去讨论。上课时则由每个小组的组长总结小组成员的发言然后总结,向全班同学作展示。这不仅省下课堂中留给学生们讨论的时间,这段时间老师可以就课文做更为细致的讲解与剖析。并且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将问题想清楚,想透彻。并且因为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了学生,教师不再对教学多加干涉,学生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自主学习,在转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同时也使思路更加开阔。
三、发散思维,调动创新
有些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新的课文时,往往只将目光停留在当前的课文学习中,不会另外去拓展相关的知识。总觉得学生只要能理解目前所学的就够了,只要能掌握现在学的就可以了,没有想到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而这也会引起学生只要稍微接触到一些所学课程之外的题,就会感到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下手。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课文《曹冲称象》时,在老师向学生们展示完课文情节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是你,你会如何称取大象的重量,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增加上课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大趋势已经无可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洪流。而正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的教师们,作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直接接触最多的人,就更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其以后的学习生涯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洪美惠.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9(08):9-10
[2]付军林.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J].学周刊,2019(0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