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2019-01-03 06:56谢欣
牡丹 2019年36期
关键词:再现部弗兰克大调

谢欣

弗兰克(Cesar Franck,1822-1890),比利时作曲家。1837至1842年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悉心作曲。1844年定居巴黎,1858年在圣克洛蒂尔德教堂任管风琴师,因出色的演奏闻名遐迩,李斯特曾称他的技巧足以和巴赫相媲美。弗兰克的早期作品受格雷特里等喜歌剧作曲家的影响,中期作品主要为宗教性音乐,晚期作品中,尤其是他的套曲结构作品,运用了主导动机形式(即一个主题动机经变化而贯穿出现在整个作品之中)。他的晚期作品为法国纯音乐开辟了道路,并对德彪西、拉威尔等印象派音乐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创作背景

弗兰克原籍比利时,与比利时小提琴家欧根·伊萨(Eugene Ysaye,1858-1931)都生于列日城。1875年,他们初在巴黎结下亲密的友谊。在1886年伊萨依的结婚日,弗兰克写了《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这首充满温暖和真挚感情的小提琴奏鸣曲赠送给他。

弗兰克出生在比利时后移居巴黎,在完成这首《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时已经64岁。但从乐曲表达出的感情,使人觉得应出自一位青年才俊之手。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巴黎音乐学院担任管风琴教授和私人授课,德彪西、丹第、杜帕克和肖松都是他的学生。李斯特听了他弹奏的管风琴,惊呼为巴赫再世。但是弗兰克一生性情淡泊,既拙于表现自己,也不善笼络舆论造势,只是利用空暇的时间作曲。他属于大器晚成型的作曲家,在生命中的最后5年奠定了自己在法国音乐史上的地位。罗曼·罗兰曾给他很高的评价:“没有一个名字比这个伟大而心地忠厚的名字更纯洁的了,这是一颗毫无瑕疵的光彩夺目的心灵。”

二、《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内容

这部作品是弗兰克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奏鸣曲,而此曲在音乐史中是小提琴经典作品之一。这首《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于1866年(时年弗兰克64岁),献给小提琴家伊萨依,作为祝贺其结婚纪念日的礼物,于1886年由伊萨依与钢琴家蓓纳夫人首演。全曲共4个乐章。这首小提琴奏鸣曲的录音有多个铭盘,都有光芒四射的演绎,如郑京和与鲁普、格罗米欧与塞伯克、帕尔曼与阿格里齐等。由于广受演奏家与听众的欢迎,后来又被改编成大提琴和长笛的曲目。

(一)第一乐章

乐曲开始,由钢琴短短的序奏引出小提琴深情的倾述,紧接着出现热情的第二主题,两种性格不同的音乐形成对比。

第一乐章没有展开部,两个主题再次出现后宁静地结束。主题的前两个小乐句,旋律先下行再迂回,和声呈属到主的关系,似一问一答,拉开了这一柔媚而神秘主题的面纱;随后,把句法气息拉长为形成连绵不断的舒展的长乐句,发展形成高潮后转入E大调,引出钢琴演奏的副部主题(第32小节)。

副部主题被装饰性的琶音伴奏带入小结尾,小提琴又奏出主部主题片段结束呈示部(第47小节,这一段落调性不稳定,是在从属调性上对主部主题的展开,可以认为是规模短小的展开部,也有向再现部过渡的作用)。

再现部中,独奏小提琴再现主部主题时(第63小节),钢琴声部增加了厚度。副部仍在钢琴声部再现,尾声主要以主部主题为材料稍加发展,与第47小节的情况相似,但调性在稳定的A大调上,有结束功能,最后在极弱的力度上结束本乐章。

(二)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是全曲感情最激烈的段落。一开始钢琴快速的进行将激动不安的旋律交织其中,接着小提琴也进入,激动的感情逐渐被第二主题柔和的音调代替,很快又掀起了波澜,经过发展,小提琴以动荡不安的音型,将音乐引向尾声,最后达到热情洋溢的最高点。主部规模较大,具有粗犷性格。

独奏小提琴进入后,两件乐器交叉起伏,使音乐显得动荡不安,经过间奏句,由小提琴再度反复演奏主部主题,随着旋律线的逐渐下行,主部结束于d小调主音(第43小节)。

短小的连接部(第44~46小节),以简短的音型引出小提琴极其清醇的副部主题(第48小节)。小提琴柔媚而靓丽的旋律飘逸在钢琴起伏的旋律音型之上,似清纯美丽的少女翩然而至,给人们带来清新的感受和无限的遐想。

这一旋律渐渐离去,展开部(第80小节)以钢琴厚重的和弦开始,起初,小提琴以平静答句和它相呼应着,随着力度的加强形成高潮;然后,两主题以对位形式进行华丽的展开;最后,以快速的走句,引出再现部(第138小节)。

长大的主部再现之后,仍然经过短小的连接部,副部在D大调上再现,使原本清纯的旋律增加了几分明朗的色彩。尾声回到d小调,两件乐器以急速的演奏辉煌地结束本乐章。

(三)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标以“宣叙调——幻想曲”,形式自由,曲调动人。终曲采用自由的回旋曲形式。钢琴与小提琴用卡农的形式奏出感人至深的旋律,这是乐章的主要主题,其余部分综合再现了前面各乐章的主题。终曲丢开了一切华饰,是弗兰克音乐中最明朗优美的篇章。2/2节拍,充分的中板(Ben moderato),钢琴奏出沉重的4小节和弦,小提琴以悠长的宣叙调作出回答。隨后,两件乐器如对话般式的进行发展,钢琴回归最初的主题,小提琴又一度吟诵宣叙调,以这些素材形成幻想曲风格的发展而形成高潮。

(四)结束乐章

第四乐章即为结束乐章,为三部曲式结构,以稍快的小快板,A大调,2/2节拍进行演奏。如歌般流淌的首部主题,由钢琴和小提琴相隔1小节以卡农形式出现。悠长、广阔的句法气息,在两个声部追逐、挥洒着,似发自内心富有激情的歌唱。主题旋律反复时(第22小节),后半部分用强顿音演奏,并稍加扩充,形成情绪激昂饱满的高潮。经过连接句,在#c小调上进行变化反复(第52小节)。

中部转入bb小调、#d小调、C大调等不稳定调性上,把前面3个乐章的主要主题动机进行回顾,最后又回到本乐章首部动机,引出再现部。

三部曲式的再现部仍以主题的卡农形式出现(第185小节),与首部相同,主题在反复时,后半部分钢琴和小提琴齐奏出铿锵的强顿音,最后小提琴以长颤音华丽地结束全曲。

(江西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再现部弗兰克大调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弗兰克·盖里——建筑界的“毕加索”
G大调随想曲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浅析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
弗兰克先生是个女的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想进监狱的蒙弗兰克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式中连接部在再现部中的改写特点
浅析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奏鸣曲式原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