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诗意水墨画教学研究

2019-01-03 06:56曹蒙
牡丹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诗画水墨画水墨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能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要求老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因此,基于诗画关系,吸取古诗资源中的传统文化,开设具有富有诗意的水墨画课堂尤为重要。诗词文化与美术课程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诗情画意的现代水墨画教学模式,所以本文探讨了开设诗意水墨画美术特色课程的现实意义。

根据中小学课程大纲设置,将唐诗宋词等佳作引入少儿水墨画课堂,不仅能够引领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也能以美育视角去洞悉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绘画创作的热情,提高书画认知兴趣。绘画具有“怡悦情性”的功能,诗意水墨画实践课程可以为学生带来创作的快乐,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正如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图画者,所以鉴戒贤愚、怡悦情性。”由此可知,绘画的教化功能与怡情功能并重,南齐谢赫当属绘画教化论的代表,其《画品》(又名《古画品录》)云:“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宏观视角来审视艺术教育的终极性。

一、诗画之韵

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辞海》中关于“诗意”的解释如下:诗思,诗;诗的内容和意境;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的意境;指作诗的方法。水墨画作品如诗如画,诸多学生有着画家和诗人般敏锐的双眸,教师要带领学生寻找生活素材,以抒发心中的优美意境,体悟诗中的画意,用心品鉴画意中洋溢的诗情,真正感知画上题诗、诗画合璧的特殊意境。中国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曰人物画,二曰山水,三曰花鸟。顾恺之《论画》曰:“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此以巧历,不能差其品也。”此段记载,乃是告知后世,凡是绘画,画人物最困难,其次是画山水,再次是画狗马等常见的动物。台阁和水榭一类的建筑物,都是有一个固定造型的器物,虽然难以画成却容易画得很好,画这些建筑物不需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构思就能得到精妙的效果。此类绘画主要依靠技巧的娴熟,并不能分出各自次第和等级高下。与人物画相比,山水画学习难度较低,人们可以选择山水画作为少儿诗意情怀的表达方式,而常见的器物描绘也可以作为课程基础素材,锻炼少儿线条造型基础,从而更好地结合诗歌去创作水墨画。

二、新课标概述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激发每个孩子学习的潜能,同时要以多元评价体系去衡量每个孩子的发展过程,更多关注过程性评价,不能只关注一时的结果。根据综合性评价大纲,每个教师都有义务积极探索本学科领域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少儿美术课程为例,大多数教师的中国画课堂都是枯燥与乏味的勾线、设色,偶尔临摹范本,并没有深层挖缺每个孩子的潜力,更没有运用引导式的思维模式,故而缺乏让孩子形成创新的意识。少儿诗意水墨课程扬长避短,结合中国传统古典文化之美和中国画特有的水墨形式,积极培养孩子的审美与文化素养,让他们在当今的素质教育體系中全面发展,同时为未来文化课的学习奠定国学基础。

课程设置中所选择的诗歌,切忌过于复杂,对于诗词的理解要尽量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过程。譬如,小学一年级课文《一去二三里》曰:“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七八座,八九十枝花。”诗文中的内容较为容易识别,同时数字化的韵脚更符合少儿记忆规律,“烟村”“家”“亭台”“花朵”等意象可以为孩子营造出一种空间想象,正如家中的父母去郊外野炊,搭建亭台生火烹饪,野外郊区的花儿茂密盛开,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进入春天郊游的情景。

最后,依托学校乐雅文化、民乐、国学、诗乐等特色,并充分利用周边的教学公共资源,把“诗意水墨”作为学校艺体课题嵌入特色课程中来研究实施。

三、诗意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人皆有情,感情敏感的人有一种特质,一花一草,一句诗,都会触动着人的心灵。作为美术教师——美的传递者,笔者想把这种感触分享给学生,若学生能在课堂中感知笔者传递的诗画意境并产生共鸣,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首先,让学生通过绘画作品与国画大师直接对话,感受大师笔下的水墨元素所表达的意境美、自然美,间接使用意象水墨感受国画本身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利用园林式的校园景观、诗乐校园的特色文化等共享载体,带领学生共同挖掘水墨画中的诗意素材,在水墨艺术的熏陶中享受诗意的生活,用艺术的眼光审视生活或用艺术的手段丰盈生活,在艺术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之心,如热爱美丽的校园、热爱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热爱同伴、热爱童年美好时光等。

其次,利用诗意水墨的艺术教学方式,整合古诗资源,培养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之中。因此,笔者提出,有两点诗意水墨画教学策略需纳入课程目标。一是要以诗入画,遵循诗文的原本意境之美。例如,王维《画》云:“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其中,“远山”“听水”“春天”“花儿”宛如将人带进了如诗如画的场景之中,此时画作中可以有泼墨、渲染等表现技法的运用,主要结合诗意的情景去营造画面;二是要注意教学方式与方法,多用鼓励与启发式教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力,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性差异,每个孩子所创作的画面都凝聚智慧与心血,切忌批判他们的审美意识,要积极表扬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最后,在常规项目基础上,建设“诗”入画、“古诗与现代诗”拓展课程和“诗画创作”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特点、诗画融合、学科渗透和资源利用的同时,构建了以“有意思、有意义、有品质”为目标、多样态的实施路径。

一是主题活动水墨绘本。依托综合实践课,围绕“传唱经典、乐享童年、传统节日、校园小景”等版块,按学期设定综合主题课程,通过多学科参与,组合式学习,让“诗乐”指向学生多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是任务学习驱动学习。分年级或年段,围绕节气节日“古诗现代儿童诗”,利用任务驱动,实现“诗意水墨”知识与技能的融合贯通,促进学生多元素养的提升。

三是综合实践弹性学习。在绘画比赛、主题展示或画展这类临时性活动中,师生通过设计、组织和参与,逐步培育教师综合育人能力,形成综合育人共同体,有效提升学生多元素养。

四是儿童诗的拓展学习。以儿童读本《孩子们的诗》为例,里面收录的是三到十三岁孩子写的诗,语言简单,情绪自然而直接,想象力天马行空,不受格式束缚,真诚而灵动,能击中每个人心中都有的诗意。

诗画同源于艺术,都是情感的表达方式,艺术是相通的,文字的艺术与视觉艺术相比起来更能给予人无限的想象。笔者把这些诗读给学生,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感触,笔者不由心想:是否可以根据这些诗来创作呢?答案是肯定的。选择一首诗进行创作,把诗的意境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不容易,诗表达的是一种情感,委婉含蓄,人们并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创作,必须抓住那种感觉,让诗与画的感情相通,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

四、结语

诗意水墨课程将站在更高的美学起点,启迪和净化学生的心灵。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用墨点、墨线抒发情感,感受画家丰富的心灵世界。同时,要用诗画的人文精神来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涵养性情,养成诗意的生活态度,发展审美观念,进而提高现代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作者简介:曹蒙娜(1984-),女,江苏徐州人,硕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水墨画教学。

猜你喜欢
诗画水墨画水墨
牡 丹 (水墨画)
水墨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泼尽水墨是生平
诗画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