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姝含
冯友兰先生说:“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才能够归于缄默。”这句无意间看到的话,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引发我的思考:沉默是一个强于表达的境界吗?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说很多话”的人,喜欢在人前表达自己。而且所交的同龄人也都大抵如此。或许是因年纪尚浅积淀不深,我们不断诉说,试图获得外界的关注甚至是认同,所以才急于向外界展示自我。其实说话本身没什么错,因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需要沟通的世界。甚至对于一个懂得说话的人来说,表达其实是一种优于他人的技能。但要说一个人是智慧的,你觉得他会拥有什么样的特征?
我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可能第一个想到的会是沉默——一种慎言的深沉。沉默并不是无言,更多的是一种带着思考的深沉。曾经听过一句話,“话未出口时,你是它的主人;话出口后,你便是它的奴隶。”这句话虽有一些夸张,但却不无道理。尤其对于内敛的中国人来说,沉默是金,几乎可以算作古训了。自古我们就觉得,沉默的人是稳重的,沉默的人更易取得成功。
我有一个沉默的朋友,她的沉默更多的像是与她所匹配的一种文静,一个似水的南方姑娘。她话不多,总给人留下乖巧的印象,在所有平日的对话或是激烈的讨论中,她从不急于表现自己,只是偶尔说出自己的观点,那是我们一听便可感受到经过思考后说出的话。而且在我的印象中,她是活泼的。这种活泼不是靠耍宝得来的,而是一种融入骨子里的自信与活跃,在该表现自己的时候从不扭捏。这让人很是舒服,稍微相处便会觉得这是一个极为聪明的姑娘。说实话,这让我很是“嫉妒”。因为这是一项我十分欣赏并且学不来的技能。但缺点就是很难获得别人的注意,就好像集会时,我们甚至常常会忘记她的存在。
相反,我自己却是一个多话的人,于我而言,很多时候我在言语中寻找乐趣,享受发言带给我的关注度。因为多话,我似乎能够很快与别人成为朋友,但同时我却对缺乏沉默的自我感到困惑甚至懊悔。就像费尔南多·佩索阿所说的“我与别人熟得很快。我用不着多久就可以使别人喜欢上我。但是,我从来无法获得他们的倾心,从来没有体验过他们倾心的热爱”。现实生活中,其实会有很多与我相似的人,更甚者会因自己过强的表达欲望而受人讨厌,我们就是缺乏沉默的一群人。缺乏沉默让我感觉人生似乎始终浮在表层,就像缺乏营养却又香味扑鼻的快餐,很快便会被厌倦。我们所说的很多话没有思考和加工的余地,所以会时常让自己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知不觉中成了话语的奴隶。
对于一个热情过剩的多话者而言,沉默也就变成了一种奢侈。
我时常在想,我还有多久会达到“归于缄默”的境界,也许就在明天,也许一辈子也做不到。我相信世界需要沟通需要表达,但也同样需要沉默来让人思考。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但对我来讲,我仍在渴望着一种大彻大悟的沉默。
“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才会归于缄默。”
◆点评
这篇作文也是谈考生对沉默的看法和思考。考生先叙述自己不是一个“沉默的人”,再写自己对“沉默”的思考,然后写“沉默”在实际生活中的优点与不足,最后谈到沉默与多话的辩证关系。作文既有对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遭遇的感性叙述,也有透过现象的个性思考,全文娓娓道来,没有过于华丽的词汇,也没有过于讲究的修辞,却能巧妙地把说理寓于条理分明的叙述之中,是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