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国华
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来评判。为了督促党员干部忙到实处,切实解决民生问题,邢台在全市推行“百姓问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市、县电视台现场,向群众答疑。目前“百姓问政”被问政单位共119个,干部参与311人次,解决问题294个。
电视直播“百姓问政”,干部答疑……也许,电视问政里少不了一些牢骚、埋怨和怪话,这一句句“牢骚话”让一些干部如坐针毡。但让群众放下思想包袱,敞开心扉,说实话、道实情,多听听群众的“牢骚话”,也是听取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
牢骚话,很多人都不喜欢。但有些牢骚话却充满实情,既是打开群众心结的“金钥匙”,又是架起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金桥梁”,还是解决改革发展难题的“金点子”。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最怕的是人民群众看着当官的脸色说话,一味地唱赞歌,却了解不到实情。这样看似上下“高度一致”,其实没有半点“含金量”。少数领导缺乏群众观念,缺乏对群众的真挚情感,只喜欢听好听话,而不喜欢听真话,更不愿意听牢骚话,对“牢骚”敬而远之,避而不听,甚至容不下任何不同意见,一听见“牢骚”就火冒三丈,不问是非一概否定。对此,许多群众也就心知肚明,更不愿意自找没趣,因此,即使参加一些座谈会、恳谈会,如果领导不愿意听真话,群众也往往随便唱几句赞歌以应付差事。
古人云,“闻过则喜”“兼听则明”。牢骚话虽然不好听,但“牢骚”越多的地方,往往越是群众不满和呼声越强烈的地方,也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个听得进“牢骚话”的人。当年,毛泽东正是从群众的民怨骂声中深刻反思,并举一反三,才有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面对风沙、水涝、盐碱等“三害”,焦裕禄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技术人员建议,才摸索出了“开展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总结治理经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好路子……
“人不平则鸣,水不平则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领导干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首先要正确认识群众的牢骚,学会倾听群众的牢骚,善于倾听群众的牢骚,把群众的牢骚当作民意的“晴雨表”,主动化解、及时引导“牢骚”,切实把“牢骚”的负能量转换为做好群众工作的正能量,在化解“牢骚”中解决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唯有如此,才能从人民群众那里取得“真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仅对下级要敢用,对同级特别是对上级也要敢用。不能职务越高就越说不得、碰不得”。鼓勵群众畅所欲言,把心里话说出来,把实情道出来,认真倾听群众的批评,多听一听群众的牢骚,多听一听群众的骂声、呼声和埋怨声,这样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更有价值、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