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有宏
【摘要】小学是人生的重要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多加重视,通过班级管理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提升德育质量,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首先阐述了如今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 班级德育活动 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089-01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缺乏对德育的重视。并且在德育方式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严重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可以让小学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当提升重视,在日常的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德育教育,以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1.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德育工作表面化,缺乏实质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学校面对教学质量的压力,一旦学校考试排名靠后,也就意味着教学质量下降,就会对学校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尽管社会对德育的呼声不断提升,但是学校依旧不敢放松对基础科目的教学,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逐渐沦为了一句口号。学校也明白德育对小学学生价值观念养成的重要性,但是在升学率压力下,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选择了分数。所以在这种环境下, 经常会出现德育可被占用的情况,尤其是临近考试,德育课会面临停课,为其他重要的考试科目让路,这会导致原本的德育教学计划被打乱,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如果想提升德育教学的时效性,就一定要将之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不只是课堂教学,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也应当被渗透,但是在多方压力下,多数学校只是进行简单的表面工作,缺乏实质内容的德育自然不能取得效果。
1.2德育形式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由于小学学生认知程度较低,所以多数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往往采用说教的形式。这种方式生硬,难以触碰学生的内心。并且过多的说教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德育彻底失去作用。德育应当是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性格品质产生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但是这种单一的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小学学生天性爱玩,对不感兴趣的事物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而无论是形式种类还是内容都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势必会导致德育时效性不强。
2.提升小学德育活动时效性的方法
2.1抓好班级管理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班级是非常重要的单位。学生的日常学习交流会在班级中进行,所以班级的文化以及各种活动会影响到每位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德育工作应当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当建设了良好的班级文化,学生的日常行为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树立良好的品德。所以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只有抓好班级管理才能为提升班级德育活动的时效性打下良性的基础。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制定班规,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包括迟到、早退、不尊敬老师等。如果犯错就应当受到处罚,但是要注意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长期按时守约的学生提出表扬,给予学生更多的动力,让所有学生都能履行班规,从而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小学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发挥榜样力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规范自身行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会逐渐规范自身行为,这也是一种德育方式。与说教行为相比,这种方式显然更加有效。只有通过类似的班级管理办法,才能在抓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德育的时效性。
2.2重点关注问题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中总会存在几个“问题学生”,他们学习态度较差,并且存在一些不良行为,这会影响到良好班级环境的建设。由于小学学生认知程度较低,对于一些不良信息没有辨别能力,学生会去模仿一些行为,这是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再加上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表现欲,但是由于认知不成熟,所以会存在依靠捣乱来出风头的想法,认为这样会赢得更多的关注,所以也会出现不良行为。再有就是部分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问题,导致心理健康程度较差,所以在学习方面积极性较差。想要提升德育工作时效性,就一定要从这些问题学生着手,改变他们的认知,进而帮助学生改进行为上的表现。而这些学生的转变也会对周围学生产生影响,从而在班级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德育风气。而想要帮助这些问题学生转变观念,就应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与他们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学生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表现出支持和尊重,用耐心和关爱来赢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来扭转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帮他们逐渐建立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一定要避免急躁,如果因为学生表现不好就不断批评,这只会将学生推远。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吐露心扉,进而帮助这些问题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班级德育活动
想要提升班级德育活动时效性,就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的认知下开展德育工作。如果班级德育活动脱离学生认知,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德育活动开始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班级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同时,良好的德育教育应当是理论与实践的結合,这样的方式才能强化学生的道德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的了解这一观念的重要性。比如教师想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讲述环保的重要性外,还要在周末等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可以选取学校周边地方,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清除周边杂物。这样的实践活动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3.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如果在此时能开展高效的德育工作,则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校需要面对高教学质量的压力,所以工作重心多是放在文化科目的教育上,导致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很难取得实际效果。再有就是学校德育教育方式单一,有着很强的说教性,这种方式不但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导致学生厌烦。所以要提升班级德育活动的时效性,首先要抓好班级管理,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下感受德育,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教师要了解班级内部问题学生的想法,通过尊重和引导来改善这部分学生的行为。最好,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德育需求,并将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印象,在实践中提升班级德育活动的时效性。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因此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将德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娟玲.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6(21):155-156.
[2]张虎.关于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方法实践[J].学周刊,2016(2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