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龙
(山西省晋中市中医院,山西 晋中 030600)
我院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死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65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3~71岁,平均(62.4±5.7)岁;病程1~3天,平均(1.7±0.2)天。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3~71岁,平均(62.4±5.7)岁;病程1~3天,平均(1.6±0.3)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表现:①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②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甚至昏迷不醒。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1]。②年龄大于18岁。③就诊时间大于等于24h。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功能不全。②大面积脑梗死并昏迷。③神经功能障碍。
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云南云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0321)0.1g,1天1次口服,共治疗1个月。
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黄芪30g,赤芍、丹参、川牛膝、当归、川芎各15g,红花、地龙、胆南星、水蛭各10g,石菖蒲8g,全蝎5g。水煎,每次取300mL,分2次服,每天1剂,共治疗1个月。
卒中量表评分[2]:采用NIHSS评分,共11项,总分33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失越严重。
显效:头痛、耳鸣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NIHSS评分下降75%以上。有效:头痛、耳鸣等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NIHSS评分下降50%~75%。无效:头痛、耳鸣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NIHSS评分下降小于50%。
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NIHSS评分和肌力恢复时间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和肌力恢复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NIHSS评分和肌力恢复时间比较 (±s)
组别 例 肌力恢复时间(d) NIHS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2 9.7±3.2 28.4±2.5 18.7±4.8观察组 32 6.1±1.8 28.2±2.6 13.1±3.7 t 7.138 0.316 18.439 P<0.05 >0.05 <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陈某,男,58岁。在外活动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利,伴有头晕,言语不利,但可以行走,无头痛、恶心、呕吐,口服野木瓜片和外敷天河追风膏治疗,未见好转,于2016年11月12日来我院就诊。头部MRI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诊见右侧半身不遂,伴有神疲乏力,头晕,恶心,胸脘痞闷,舌质淡紫苔白腻,脉浮滑。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右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低,腱反射(+),右侧巴氏征(+),右半身浅感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左侧巴氏征(-)。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风痰阻络)。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给予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1次;辛伐他丁片10mg,日1次;晚饭后服。丹红注射液30mL兑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静脉点滴,日1次。同时给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药用黄芪30g,赤芍15g,丹参15g,川牛膝15g,当归15g,红花10g,地龙20g,胆南星10g,水蛭6g,川芎10g,石菖蒲20g,全蝎6g,陈皮20g,半夏10g。每日1剂,水煎服,共治疗20天,右侧肢体麻木消失,活动正常,追访半年未见复发。
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 “血管无气,停留而淤”[4]。治当补充元气,化痰通络。
阿司匹林能够抑制环氧化酶,限制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让其发生转化,生成TXA2,限制血小板聚集。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中黄芪益气通络,丹参、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石菖蒲、地龙化痰通络。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神经功能,快速恢复肌力,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