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筱蕾,梁晓英
(1.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教育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教育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与社会稳定。通过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与发病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控[1]。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市某区法定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1 资料来源 疾病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乌鲁木齐市2017年统计年鉴。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使用Excel201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1 发病情况与顺位 2017年某区无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报告17种,总病例数3560例,总发病率828.61/10万,与去年同期(3142例)相比上升了13.30%。报告因传染病死亡总数为24人(艾滋病24人),死亡率5.59/10万。发病居前三位的病种为乙肝1024例(发病率238.34/10万)、其它感染性腹泻608例(发病率141.51/10万)、手足口病539例(发病率125.45/10万)。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2种,总发病数为2340例,发病率为529.44/10万,报告的主要病种有:乙肝1024例(43.76%)、肺结核345例(14.74%)、丙肝241例(10.30%)、梅毒204例(8.72%)、猩红热149例(6.37%)、艾滋病86例(3.68%)、甲肝76例(3.25%)、淋病63例(2.70%)、戊肝33例(1.41%)、痢疾27例(1.15%)、麻疹22例(0.94%)、布鲁氏杆菌病11例(0.47%)。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总发病数为1449例,发病率为327.84/10万,报告的主要病种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包虫病。见表1。
表1 某区主要法定传染病发病顺位
2.2 发病时间及人群分布 某区2013—2017年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8 526例,每年均以6月报告发病数最多,分别占当年的12.87%、11.35%、10.96%、12.71%、13.22%。2017年报告病例男性1981人(55.65%)、女性1579人(44.35%),15岁以下未成年人报告病例数最多;见表2。
表2 某区2017年法定传染病人群分布
2.3 传播途径分布 某区2017年主要法定传染病传播途径分布为: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肠道传染病1198例(33.65%)、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725例(20.37%)、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报告发病1555例(43.68%)、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病82例(2.30%)。
2017年乌鲁木齐市某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828.61/10万、死亡率5.59/10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发病时间以夏季为主,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相一致[3]。从分析结果来看,病毒性肝炎和手足口病是高发病率的关键因素。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肝近几年一直是乌鲁木齐市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4-5]。由于接种疫苗是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针对此疫情,应该长期有序地在重点人群中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切实有效控制乙肝疫情的发生和流行[6]。
从传播途径分布来看,某区2017法定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途径为主,其中又以梅毒、艾滋病高发。针对这一现象,要进一步加强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吸毒人群等高危人群的监管;加强对不良行为方式(性乱和静脉注射吸毒) 的干预,防止血液交叉污染等多方面进行防控[7],也要对其他传染病如耐药性结核病加强监测。
从人口学特征来看,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其原因可能与男女在生理和遗传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关,也可能与暴露机会的大小有关[8]。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为最高发群体。随着城市发展与流动人口的增多,无资质的“黑托幼机构”成为传染病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针对学校、托幼机构容易集中暴发的呼吸道、肠道传染病,一方面是加强学生及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另一方面则是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对确诊、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隔离感染者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加强疫情报告管理。
自2017年至今,某区正处于城市拆迁、改扩建阶段,外来人口众多,传染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应该对工地,流动儿童为主的学校、托幼机构,娱乐场所等高危人群聚集地开展针对性的疾病监测;建立预警机制;制定高效的传染病防控策略;扩大人群免疫接种覆盖率;提高疾病筛查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传染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