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宗庆,邓 悦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心作为神志活动的主要场所,有赖于气血的温煦濡养,以及气机的疏泄畅达。脾在五行中属土,秉承载,化生万物,脾气健旺,气血得以化生,上奉于心,温养心神。暴饮暴食,或素体虚弱,或忧思过度,或情志素郁,肝木伐土,均可导致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中焦受气取汁”,经心火变化而赤,即为心血,脾亏气弱,心血不生,神失血养;又心性属火,为脾土之母,心阳的温煦助长脾气的运化,若脾气亏虚,子盗母气,则心阳虚衰,神失所煦;另外,脾喜燥恶湿,脾气亏虚,无力运水,内生痰浊,上阻心脉,心神失养。由此,可出现心悸、气短、乏力、胸闷,不寐、纳差等表现。肝性为木,喜条达,情志的畅达须依赖肝的正常疏泄。性格内向,学习、工作压力、挫折等原因,或脾虚生痰,土壅木郁,均可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气横逆胸胁,从而出现胸闷、胁肋胀痛、郁闷不乐、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又心与肝在血液的运行方面联系密切,气血的畅达,离不开肝的疏泄功能,若肝气滞结,气不行血,易致心血瘀阻,心神失养,可见心前区刺痛,舌暗,脉涩等瘀血表现;更为重要的是,肝与脾在生理和病理上联系亦十分密切,脾若运化,必赖肝之疏泄,否则,脾气不运,饮食不化,则气血不足,心失所养;而水液失于运化,则变生痰湿之邪,上阻心脉;反之,脾气亏虚,中焦斡旋失司,气机痞塞,或痰湿壅塞中焦,土壅木郁,致肝气郁结,横逆胸胁,滞塞心脉,或气滞血瘀,痹阻心脉,变生诸症。总之,肝气郁结与脾气亏虚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最终导致气血虚滞,即气血亏虚合并气机郁滞,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胁肋胀痛、纳差、郁闷不乐等症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肝脾功能的失调,产生瘀血、痰湿等内生之邪,亦是导致心神病变的极为重要的因素。综上所述,气血虚滞是心脏神经症的基本病机,而血瘀、痰湿等均是在气血虚滞基础上变生的病理产物。
邓悦教授常用养心汤加味治疗气血虚滞型心脏神经症。邓悦教授指出,养心汤在气血不足而心神不宁的患者中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该方首见于王肯堂《证治准绳》,全方集补气、养血、安神、定悸于全功,配合柴胡、合欢皮、枳壳、郁金、香附等疏肝理气之品,治疗效果颇佳。现兹举邓悦教授治疗本病验案1则,为临床医生治疗本病提供参考:患者女,43岁,初诊:2018年9月10日。心悸、胸闷5个月,加重1个月,伴乏力,气短,心前区刺痛,胁肋胀痛,心烦,口干,时头晕,寐差,纳可,小便可,大便略稀,舌淡,苔白,脉细数。西医诊断:心脏神经症,中医诊断:心悸病,气血虚滞证。治以补益气血,理气调肝,定悸安神,方拟养心汤加味。处方:党参20 g,黄芪20 g,当归20 g,川芎15 g,黄连15 g,肉桂10 g,姜半夏15 g,茯苓25 g,远志15 g,石菖蒲10 g,酸枣仁15 g,首乌藤30 g,柴胡25 g,枳壳15 g,合欢皮25 g,郁金20 g,甘松20 g,降香15 g。7剂,免煎颗粒,日1剂,早晚分服。二诊:2018年9月17日,心悸、胸闷、乏力、气短明显减轻,睡眠好转,心前区仍刺痛,胁肋胀痛、心烦、口干、头晕均有缓解,纳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细数。处方:前方加豨蔹草25 g,葛根20 g。7剂,用法同前。
本病与心理应激密切相关,性格内向、敏感多疑之人,本就思虑过度,社会的向前发展带给人们越来越大的压力,面对各种挫折、失败,难免会有情绪上的压抑,从而导致本病,甚至合并抑郁、焦虑。“心病还需心药医”,按双心医学原则,对该病患者,应进行身心双方面的治疗[4],即除药物干预外,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态乐观,情绪畅达,疾病向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