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涛
(河北省曲周县中医院,河北 邯郸 057250)
脑卒中后遗症期头晕是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影响下出现脑供血和供氧不足所引发的[1]。临床上该疾病主要采用胞二磷胆碱等西药进行治疗,但临床实践表明西药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相关研究指出西药联合中药用于疾病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次基础上笔者探讨中西结合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头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以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84名脑卒中后遗症期头晕患者展开实验,在征求其同意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名。其中对照组男25名,女17名,年龄(59.4±6.3)岁;病程(1.6±0.3)年。实验组包含男24名,女18名,年龄(59.6±6.1)岁;病程(1.7±0.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国药准字H53020287,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取0.75 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2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滴丸和中药汤剂进行辩证治疗,其中银杏叶滴丸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剂量为每次5丸,每天用药3次。气虚血瘀型患者采用的中药汤剂(一副)包含15 g赤芍、15 g当归尾、12 g钩藤、30 g生黄芪、9 g桃仁、9 g地龙、12 g天麻、9 g红花和9 g川芎。肾虚血瘀型患者采用的中药汤剂(一副)包含12 g山茱萸肉、10 g丹皮、4.5 g桔梗、15 g熟地、9 g红花、6 g赤芍、12 g山药、12 g桃仁、3 g柴胡、9 g当归、9 g牛膝、4.5 g川芎、10 g泽泻、6 g甘草、10 g茯苓、6 g枳壳和9 g生地黄。肝阳上亢型患者采用的中药汤剂(一副)包含30 g生赭石(轧细)、6 g生麦芽、15 g玄参、12 g桃仁、30 g怀牛膝、6 g川楝子(捣碎)、4.5 g甘草、15 g生龙骨(捣碎)、15 g生牡蛎(捣碎)、15 g天冬、3 g水蛭、15 g生龟板(捣碎)、6 g茵陈和15 g生杭芍。所有中药汤剂均用水煎煮后取汁服用,每天服用一副,早晚各服用一次,连续服用30 d[2]。
本实验采用治疗有效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两个实验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治疗后如果患者头晕症状消失,并且6个月内没有再次复发,对患者生活无影响表明治疗显效;如果患者头晕症状减轻,并且6个月内复发不超过6次,轻微影响患者生活表明治疗有效,如果如果患者头晕症状无显著好转,6个月内复发次数无明显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表明治疗无效。(有效患者+显效患者)/小组总人数×100%=治疗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包含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三个具体指标。
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3]。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显效患者29名,有效患者11名,无效患者2名。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22名,有效患者12名,无效患者8名。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为(20.64±0.32)%,显著低于对照组[(26.12±0.71)%] ;血浆黏度为(1.22±0.19)mPa·s,显著低于对照组[(1.56±0.26)mPa·s] ;纤维蛋白原为(0.06±0.02)g,显著低于对照组[(0.17±0.03)g] 。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给予脑卒中后遗症期头晕患者中西结合治疗,患者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单独西药治疗患者(80.95%),说明中西结合用于脑卒中后遗症期头晕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均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患者,说明说明中西结合用于脑卒中后遗症期头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因此中西结合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头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