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娟 梁冠军
(通讯作者)( 1 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医院康复科 , 江苏 苏州 215000 ; 2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 )
脑瘫属于儿科较为常见病症类型,非进行性脑损伤以及发育缺陷为该部分患者主要特点,将促使患儿出现肢体残疾,对幼儿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当前,临床对于该部分患儿的治疗以综合康复治疗为主,其治疗难度较大,周期长,且综合治疗效果欠佳[1]。按照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辅助对该部分患儿进行治疗已经逐步在临床得到推行。本研究就主要对该疗法的具体效果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研究共选取患儿60例,为2017年2月-2018年8月所接诊,取组中30例,以常规康复治疗展开,即对照组,余下30例则需要增加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即观察组。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在1-5岁,均值为(2.01±0.73)岁。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2-4岁,均值为(1.88±0.67)岁。以上对比P>0.05。2组患儿中不存在有颅内感染病例,且排除心肺功能障碍疾病。
2 方法:于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综合康复展开治疗,即给与患儿理疗、输液以及运动疗法等。由专业康复理疗师,对患儿四肢进行主动训练,起到对肌力进行恢复,关节活动进行改善的效果。单次治疗时间控制为半小时,每天进行1次。同时,需要结合患儿具体情况,合理选用理疗仪展开治疗,单次治疗时间半小时,每天展开1次,持续治疗20天。此外,需合理选用脑蛋白水解物等进行静脉给药治疗。针刺康复治疗,则分为头穴治疗以及体穴治疗。前者,选用四神聪,进针角度控制为45°,刺入深度需达到帽状腱膜,治疗半小时。后者,取穴主要为外关、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合谷以及曲池等,均按照双侧不留针展开治疗,30min/次,每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4周。而观察组则需去掉理疗外加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这样2组的治疗时间是相同的,治疗前需借助SP03型涨落图对患儿脑部神经递质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估,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展开刺激治疗,频率需控制在0.2Hz以下,磁场强度控制为400GS以下,单次治疗时间半小时,每周展开5次。持续治疗4周。2组患者研究中均不额外采用其他方式治疗。
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中2组患儿恢复情况需借助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即GMFM-88)进行评估。其中A区主要对患儿翻身情况以及卧位进行评估,B区主要评估坐,C区主要对跪、爬进行评估,D区主要对站立进行评估,E区则对跑、跳进行评估。同时,借助Peabody评分对患儿粗大运动改善情况进行分析。评分在120分以上为优秀,110-120分为中上等,90-110分为中等,90分以下为下等[2]。
5 结果
5.1 2组GMFM-88评分情况对比:A区评分,在治疗前,观察组为(68.08±1.83)分,对照组为(68.14±2.03)分,对比可知无差异,P=0.712,t=1.351。在治疗后,观察组为(81.05±2.08)分,对照组为(71.08±1.37)分,对比P=0.007,t=8.051。B区评分,在治疗前,观察组为(41.08±1.27)分,对照组为(40.08±1.88)分,对比可知无差异,P=0.754,t=1.338。在治疗后,观察组为(55.87±1.87)分,对照组为(45.84±1.08)分,对比P=0.006,t=7.028。C区评分,在治疗前,观察组为(19.74±1.55)分,对照组为(19.24±1.24)分,对比可知无差异,P=0.527,t=1.008。在治疗后,观察组为(37.97±1.58)分,对照组为(28.48±1.55)分,对比P=0.034,t=6.647。D区评分,在治疗前,观察组为(13.87±0.84)分,对照组为(14.25±1.74)分,对比可知无差异,P=0.771,t=0.934。在治疗后,观察组为(24.05±1.74)分,对照组为(17.05±1.22)分,对比P=0.004,t=8.994。E区评分,在治疗前,观察组为(7.58±1.01)分,对照组为(7.88±1.25)分,对比可知无差异,P=0.725,t=1.004。在治疗后,观察组为(15.89±1.75)分,对照组为(9.67±1.22)分,对比P=0.001,t=9.647。
5.2 2组peabody评分情况对比:在治疗前,观察组评分为(82.17±1.45)分,对照组为(81.45±1.87)分,对比可知无差异P=0.881,t=1.02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为(112.57±1.33)分,对照组为(94.85±1.61)分,对比P=0.001,t=11.847。
脑瘫在我国一直存在有较高的发生率,在该症的作用下,不但会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更会促使患儿家庭承受巨大精神、经济压力。诱发该症出现原因存在于多个层面,在受孕以及婴儿阶段,运动神经元损伤,将促使其运动功能出现异常,临床表现为四肢运动功能正常反射丧失等。在临床治疗上,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案帮助患儿各方面症状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改善[3]。综合康复治疗为当前临床处理该症最为主要方式,虽然在按摩、输液以及理疗等治疗方式的作用下,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等得到改善,但整体疗效欠佳。随着该症在我国的临床发生率持续提升,治疗方案备受临床以及社会重视。
在医疗技术持续发展中,借助经颅磁刺激对该部分患儿治疗,已经逐步在临床得到普及。该技术具备有无创、无痛等方式优势,已经广泛运用于对神经类疾病以及康复治疗中[4]。借助磁信号,可以直接穿透人体颅骨达到对大脑神经刺激的效果,增加细胞带电量,并达到对血液循环情况进行改善的效果,增加血氧容量,实现对脑细胞代谢情况的有效改善。同时,该治疗方案更可提升代谢酶活性,促使损伤神经细胞得到修复,并将处于休眠状态脑细胞进行激活,并实现对细胞死亡周期延缓的效果,帮助神经功能的再生与重建。早在王桂贤[5]研究中已经指出,在该治疗方案的帮助下,可达到提升突触超微结构重建效率的作用,对损伤脑神经进行修复,更可对健侧脑代偿作用进行提升。而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则建立在常规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层面上,在患者头部增加特殊磁场,并在患儿脑内形成感应电流,达到对神经递质超慢波功率进行加强的效果,实现对神经递质电活动的有效改善,调节其生理功能,帮助受损脑细胞功能得到修复[6]。同时,在脑涨落图检测仪的作用下,可较为直观的对患儿脑部神经递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治疗的针对性以及准确性提供保障。同时,该治疗模式为实现对治疗中频率、刺激强度等最大优化,使得治疗方案更加符合患者,避免常规经颅刺激治疗的盲目性。同时,该治疗方案无需与患者大脑直接进行接触便可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且治疗频率控制在0.2Hz以下,存在有极高的安全性。早在张杨萍[7]研究中已经指出,借助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可帮助该部分患儿受损脑细胞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达到对粗大运动功能进行改善的效果,有助于患儿恢复。按照综合康复治疗以及超低频经颅磁刺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临床尚缺乏较多报道。于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将上述2种方案相结合共同运用于对脑瘫患儿的治疗中,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联合治疗的作用下,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改善情况存在有显著优势,充分证实该疗法的有效性。
总之,基于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以及综合康复治疗在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层面的优势,可将该疗法在临床持续进行推行与采用,帮助脑瘫患儿脑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间接达到对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帮助患儿进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