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田英
(东港市第二医院外科 , 辽宁 东港 118313 )
上肢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骨折会引起局部软组织的出血,病人住院表现为肢体疼痛及肢体肿胀,手术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手段,手术刺激会加重肢体的肿胀程度,若肢体长期处于高度肿胀程度,极易对肢体末梢的循环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手术切口的血供,影响骨折的愈合,严重者甚至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的发生,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1]。笔者在上肢骨折病人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的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病人分到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0-59岁,平均(42.26±3.36)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高空坠落伤15例,摔伤1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0-59岁,平均(42.23±3.32)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24例,高空坠落伤16例,摔伤20例。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2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2 方法:观察组病人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术后肢体肿胀的诱因、治疗方式、术后注意事项等详细的讲解给病人及病人家属,告知病人术后极易出现肿胀,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提高病人的配合度。尼古丁会增加患肢的疼痛及肿胀程度,因此告知吸烟者戒烟。(2)心理疏导干预。由于骨折多为突发事件,因此大多病人难以接受现状,部分病人由于担心治疗费用及失去劳动能力,因此极易出现悲观、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流时注意应保持宽容、礼貌、亲切的态度,并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邀请治疗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以提高病人的治疗信心。(3)饮食指导干预。指导病人日常多摄取一些黄酮类和维生素E含量高的食物,以有效改善机体的微循环。饮食一般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指导病人多摄取鱼汤、瘦肉、新鲜蔬果、鸡蛋、豆制品等食物,避免过早摄取骨头汤、炖水鱼等过度肥腻、滋补的食物。(4)体位护理干预。保持上臂的自然上垂状态,肘关节屈曲60°,腕关节背伸30°,同时前臂保持在中立位,同时拇指对准掌位,手半握拳,并使用三角巾悬吊。(5)伤口护理。手术后使用加压包扎患肢3天,避免出血、渗血,包扎前先用烧伤棉垫进行处理,然后再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注意包扎的松紧度应适宜,避免包扎过紧导致病人出现麻木、痉挛、疼痛加重等不良感受。严密监测包扎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若存在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以保证敷料的干燥。手术后对患肢施以局部冰敷,每次冰敷时间为30分钟,冰敷时注意严密监测患肢的肤色变化情况,避免局部冻伤的发生[2]。(6)功能康复训练。待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帮助病人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手术后当天,麻醉效果消失后,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指导病人进行伸指、握拳运动,若病人无法进行自主运动,帮助病人进行被动训练,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训练3次。训练时由小关节运动逐步增加至大关节运动,循序渐进。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术后将病人的患肢抬高20°-30°,并动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若病人存在难以忍受的疼痛,则适当予以镇痛药物止痛,按时执行医嘱等。
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肢体肿胀程度,同时采用VAS评分、Constant评分评价护理干预前后2组病人的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VAS评分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的疼痛程度越重。Constant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5 结果
5.1 2组病人的肢体肿胀程度比较:护理干预前,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Ⅰ级19例,Ⅱ级23例,Ⅲ级18例;对照组肢体肿胀程度Ⅰ级21例,Ⅱ级22例,Ⅲ级17例;2组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Ⅰ级45例,Ⅱ级12例,Ⅲ级3例;对照组肢体肿胀程度Ⅰ级32例,Ⅱ级14例,Ⅲ级14例;2组比较,P<0.05。
5.2 2组病人的VAS评分及Constant评分情况比较: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VAS评分分别为(8.24±1.16)分、(8.22±1.18)分;Constant评分分别为(51.43±5.24)分、(51.47±5.21)分;2组比较,均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VAS评分分别为(1.35±0.42)分、(4.14±0.95)分;Constant评分分别为(88.96±6.65)分、(76.62±6.25)分;2组比较,均有P<0.05。
上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1)手术后肢体的静脉回流受阻,影响肢体的正常血运;(2)手术创口渗血渗液过多;(3)手术后由于疼痛的体验,导致病人肢体活动大大减少,从而影响静脉和淋巴的回流;(4)手术后康复锻炼过度导致没有完全愈合的肢体发生再次损害;(5)术后包扎过紧或外固定不当会对机体的静脉回流产生影响;(6)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3]。大多病人肢体肿胀会在手术后3天逐渐减轻,若及时消除肿胀,极易导致各种并发症,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传统的护理一般主要着重对感染的预防及疼痛的护理,而关于缓解术后肢体肿胀程度的研究较少,持续的肢体肿胀不但会增加病人的疼痛感,还会影响骨折的愈合[4]。在本研究的优质护理干预中,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饮食指导、体位护理、伤口护理、康复功能训练等护理措施。通过健康宣教,可让病人提前做好心理预设,有利于病人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通过心理疏导,可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早期康复功能训练的展开;通过饮食指导,可有效保证病人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通过体位护理,可减少不适体位对骨折愈合的影响;通过伤口护理,可减少伤口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康复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肢的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程度[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肢体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轻于对照组,Constant评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上肢骨折病人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肢体的肿胀程度,缓解病人的疼痛,并能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