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科
(福建省冶金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我国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空区分布范围广,采空区总量大,且空间形态变化大、分布规律性差,受爆破震动与岩体软弱结构的影响,将导致采空区顶板垮落失稳,对井下安全生产及地表设施造成严重威胁,属于矿山重大安全隐患,由此诱发了多起采空区塌陷引发的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
地下铁矿普遍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每个矿房留顶底柱、间柱,采后形成框架结构,特别是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地压增大,冲击地压发生的频率升高,若个别矿柱失稳,采场顶板实际跨度过大导致冒顶,同时上部覆岩压力转移到其它相邻矿柱上,可能触发相邻矿柱破坏,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大规模的冒顶事故,其影响是灾难性的。
掘进废石堆排在废石堆场,选矿产生的尾砂多数堆排在尾矿库,会带来资源、环境、安全和土地等诸多问题。如果使用尾矿充填采空区,采空区不仅成为矿山废弃物的存储空间,而且采空区顶板围岩得到支撑,既可以消除安全隐患,又可以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3]。
本文以福建某铁矿为例,介绍利用尾矿充填大矿房和小矿房隔离的采空区处理方法。
矿山一直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矿体总体倾向西,倾角60°~75°,近地表局部直立,已控制延深最大达160m。采用主井提升、斜坡道辅助运输的开拓方式,掘进脉内、脉外平巷。已形成+690m、+650m中段的采空区,根据矿山提供的井下中段测量图,其+690m中段井下采空区长约170m、宽10m~30m,采高20m~40m,中间分布不同形成的矿柱支撑着,面积已达到8500m2,采空区容积约14万m3,根据现场情况,其顶板不稳定,部分已崩塌至+690m采空区;+650m中段井下采空区长约140m、宽10m~20m,采高30m~40m,采空区面积约为3000m2,中间分布不同形成的矿柱支撑着,+650m采空区顶板相对稳定;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地压增大,冲击地压发生的频率升高,若个别矿柱失稳,采场顶板实际跨度过大导致冒顶,同时上部覆岩压力转移到其它相邻矿柱上,可能触发相邻矿柱破坏,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大规模的冒顶事故,其影响是灾难性的。
目前常用的采空区处理方法主要有崩落围岩、充填采空区、封闭采空区三种,可归纳为“崩、充、封”。采用崩落围岩与充填矿房适用于大面积空区和大量残存空区,而封闭采空区主要用于“孤”、“小”空区和矿岩极稳固空区[4]。
即崩落围岩可以填满空区(全充),或形成缓冲垫层(部分充填),这也可以减小集中应力并转移周围的岩石压力;用尾矿或胶结料充填(全充或部分充填)采空区,以支撑顶板围岩,并使矿柱由单向受力变为三向受力,提高矿柱承压能力,保持围岩稳定性;封闭采空区就是密闭或隔离空区通向生产区域的通道,以防止空区顶板围岩垮落时发生的空气冲击波危害生产区域安全。其中充填法处理空区费用较高,主要应用于地表与围岩不允许塌陷、要求提高矿柱回收率、有现成廉价充填料可利用(尾矿)等情况。
针对本矿区情况,主井附近设置充填站,在+690、+650中段采用大采空区“充填+封闭”处理工程措施,即大采空区尾砂胶结料充填,端部小采空区封堵隔离。后来随着充填成本的增加,并且在+650中段西矿段顶板稳定,上方远离工业场地等主要建筑物,采用汽车运输尾矿经斜坡道—中段运输平巷干式充填采空区。
在主井附近设置充填站,选矿厂排放的尾砂作为充填骨料,水泥、胶固粉等作为胶凝材料,灰砂比:1:4~1:15,同时设有絮凝剂聚丙烯酰胺溶液添加器,保证粗尾砂的充分沉降。用内径100mm的钢管运输,最大输送浓度为78.6%,配置料浆浓度63%~72%。各原料在搅拌筒内搅拌均匀完成充填料浆的制备,砂仓尾砂流量控制在70m3/h,胶固粉流量控制在15m3/h,充分搅拌后形成均质性、流动性较好的充填料浆。
采用“隔一充一”充填方式,采空区间隔充填。充填之前,有必要对已采矿房间柱联络巷封堵,封堵墙有空心砖封堵和木封堵两种,考虑到木封堵材料可回收,成本较低、劳动强度小,采用木封堵。根据现场的充填经验,一般矿房充填工序分3次充填,即一次试充、预接顶充填、接顶充填,注意接顶充填工序必须在上次充填24h以后进行,保证胶结料全面接顶[5]。
矿区西矿段离主井较远,并且+650m采空区顶板相对稳定,随着水泥价格上涨,采空区充填成本较高,因此通过决策考虑采用汽车运输尾矿干式充填采空区,充填料来自地表废渣临时堆场和选矿厂排放的干尾砂,废石和干尾砂交替充填。
尾矿倒入充填井后在井下用矿车转运,从矿房上方的回风巷道卸矿孔倒入矿房内,自然安息角约33°。由于不能接顶充填,所以不采用“隔一充一”充填方式,而是大矿房全部充填的方式。
经过比较尾矿干式充填采空区的成本更低,系统简单,但存在不能接顶充填的弊端,阻止顶板垮落能力差,但顶板变形到一定程度又能全面支撑顶板。尾矿干式充填采空区适用于对于地表与围岩允许轻微陷落,如果顶板稳定性要求严格,应采用尾砂胶结料“隔一充一”或者全部充填采空区。
+680、+650m中段两端采空区均较小,对矿山安全生产威胁不大,其封闭措施以达到防止漏风和防止人员进入的目的即可。设计在巷道设置钢筋混凝土墙密闭,具体方案如下。
(1)在封闭巷道底部挖槽,槽深30cm。
(2)在封闭巷道周边的壁上凿孔,装锚杆,深30cm。
(3)布置钢筋,钢筋网度20×20cm,钢筋与锚杆焊接,钢筋为双层。
(4)浇注混凝土墙厚度为1.2m。
密闭材料:混凝土C25、φ20螺纹钢。
密闭巷道规格:2.3m×2.3m(三心拱)。
混凝土墙底部及中间留有一个30×30cm的泻水孔,同时在排水管口部开挖截水沟,把水通过水沟引入矿井外排。
铁矿采空区采用尾砂胶结充填法、尾矿干式充填法和隔离法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既消除采空区对井下生产及地表环境设施造成的威胁,提高矿石资源回采率,又使得尾矿能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创造了更大的社会益、环境、安全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