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的烟台探索

2019-01-03 06:08中国报道王哲
中国报道 2018年12期
关键词:烟台市烟台海洋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未来,烟台将厚植更加开放包容的创业沃土,构筑更加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打造更加引人入胜的美丽景观,让创业者梦想成真、让外来客流连忘返、让本地人引以为豪。

2014年11月19日,由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中海油服建造的第四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中海油服兴旺号”(COSL PROSPECTOR)在山东烟台交付。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1978年以来,尤其是1984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地处胶东半岛东部的烟台一直站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如今,烟台又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2018年前三季度,烟台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90.3亿元、利润619.3亿元,收入、利润总量均居山东省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1%。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烟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说,“要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烟台将全力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开拓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

9月19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探索新常态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路径,推动烟台率先突破、走在前列,巩固提升核心地位,打造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规划期限为2018年至2022年,展望到2028年。按《规划》要求,烟台将积极构建全域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格局,推动全市各类区域创新、协同、可持续发展,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打造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率先突破的强力引擎。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的快速突破。烟台先后出台《全市“三重”工作2018年任务清单》和《关于进一步加大全市“三重”工作推进落实力度的意见》,80项“三重”工作全部成立工作专班。目前,烟台市“三重”工作80个事项任务总体进展顺利,建设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环渤海潍烟高铁、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等7项全部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烟台结合自身基础和优势,重点发展现代海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化工、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高效农业等八大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烟台建立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储备库,共储备项目 300 个,总投资 8875 亿元。

此外,烟台还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国率先创新实行了“三控两转”节能调控新机制,对各县市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实行“晴雨表”制度,加强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推广应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中国报道》记者还了解到,烟台是山东省唯一连续12年完成节能目标、唯一连续7年工业技改投资过千亿的地级市。

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烟台市涌现出以万华、中集来福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制造业强企,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烟台市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加快推动由制造向智造、由大市向强市迈进。去年印发的《关于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的意见(试行)》提出,到2020年,烟台要形成7个千亿级主导产业。

医药健康产业是烟台市要跨越千亿大关的七大产业中的典型代表。9月7日—8日,第二届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在烟台举行,《中国报道》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烟台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园、放射性药物核素研发生产等29个项目集中签约。而在去年9月16日—17日烟台举办的首届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上集中签约的宁远药业等14个项目都已陆续落地。欧洲科学院罗恩·巴比克院士专程来烟台与荣昌生物签约设立院士工作站,并促成业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石药集团GSP物流项目已经开工,中乌干细胞转化研究中心已挂牌运营;宁远药业新特药项目于今年3月投产。招远市以宁远药业为基础,规划了招远生物医药产业园,“第二黄金产业”正在快速崛起……

烟台充分发挥“因工而强”和民族工业发祥地的优势,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名企、名品、名产、名店支撑,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充满生机,推动制造业由制造向智造、由大到强转变,实现制造业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全球知名。为此,烟台市出台一系列政策和奖补措施,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注入活力。《中国报道》记者从烟台市政府办公室了解到,烟台市近期向66户企业兑现了制造业强市奖补资金1.67亿元。

构建有区域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

8月28日,第23届北海国际油气展览会(ONS)期间,中集来福士与西门子在挪威斯塔万格续签战略合作协议。中集来福士作为国内领先的海洋工程企业,在过去10余年里深耕深水钻井平台,拥有了站在全球海工行业第一梯队的能力。根据本次协议,双方将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包括作为联合体进行投标,开拓新产业等;同时,以工业4.0为依托,探讨智能化转型和智能制造。中集来福士和西门子将互为首选供应商,在模块制造、海上风电安装、发电船、海水净化等领域展开合作;双方探索作为联合体共同投标,共同为新项目寻找新融资模式等。

烟台海域面积是陆域面积的两倍,海岸线长达1038公里,海洋产业产值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烟台海洋产业门类齐全,拥有国家确定的12个主要海洋产业类别里面的所有产业。2017年烟台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增速达到10%,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27%以上。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矿产、海洋电力等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实现产值213.1亿元,增长12%。烟台拥有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军航空大学等9家涉海高校院所,中集海工院、杰瑞研究院等省级以上海洋创新平台81个,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海洋科技成果在烟台诞生。

《中国报道》记者了解到,当前烟台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技兴海战略,加快海洋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烟台提出充分发挥海域面积大、海岛多、海岸岛岸线长的优势,做好经略海洋文章,建设“海洋经济大市”的城市目标,正加速形成特色鲜明、科技引领、品牌彰显的海洋产业体系,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靓的海洋生态环境,陆海统筹、开发有序、智慧高效的海洋管理模式,打造全国重要的海工之城、海洋旅游之城、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2017年,烟台提出建设海洋强市的发展目标,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海洋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海洋强市建设各项工作,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关于建设海洋强市的意见》和《海洋强市建设规划》。

烟台着力改造提升现代渔业、海洋文化与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3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三大新兴产业,构建“3+3”海洋产业体系,使海洋经济发展努力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通过转变传统渔业生产方式,烟台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行动,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海域使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海洋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烟台建成省级以上海洋与渔业保护区数量居全省第一,海水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100%,海域、海岛、海岸带规划实现全覆盖。

烟台市还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红线制度,划定生态红线区总面积4945平方公里,占管辖海域面积的40.2%,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全市省级以上海洋与渔业保护区32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保护面积2600平方公里,占全市管辖海域面积1/5。

打造人才高地

“是否,你愿意在这里,陪我拥一世的山海情怀?”前不久,一封烟台写给海内外博士的“情书”在网上广泛流传,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6月2日—4日,烟台市面向全国选聘急需紧缺专业博士面谈交流工作中,共有61名博士参加面谈交流,角逐10个挂职“科技副县长”职位。在烟台的几天时间里,烟台精心服务全面关怀的理念、爱才敬才惜才的情怀给博士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烟台近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围绕人才引进制定30条政策,提出把烟台打造成“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创新发展新高地,谋求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目前,烟台聚集了各类人才170多万人,高层次人才8万人。其中,院士3人,柔性引进院士62人,“万人计划”专家21人。烟台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双招双引”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22年,烟台引进总投资过1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500个,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项目300个,新引进各类人才17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12万人。

随着各类人才的涌入,烟台已经拥有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济青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及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一批创新载体,“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中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全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9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18家。

提升营商环境

5月25日,由世界500强日本永旺株式会社投资建设的永旺梦乐城烟台金沙滩购物中心开业,开业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烟台市民又多了一处消费休闲的好去处。此前,针对这一“航母级”商业综合体项目开业的急切需求,烟台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会同市场监管局、卫生计生局等窗口部门多次上门服务、现场踏勘,帮助223个进驻商户集中办理企业登记设立、食品经营许可证等10余项审批。对此,永旺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大矢宪和由衷表示,“这样的审批速度、服务模式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不久前,因业务需要,中国明石投资管理集团的陈新生在烟台为企业代办注册了10余家新公司,他对烟台的政务服务效率深有感触:“以前走完提交材料、返回修改、拿到执照流程,一般需半个月时间。现在只要材料齐全没有差错,当天就能拿到执照。”

“仙境海岸 鲜美烟台!”——7月18日,烟台正式宣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形象宣传用语。

7月24日,烟台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文件指出,为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更好保障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市政府职能办组织市直各部门对本部门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审核,共确定市级“一次办好”事项1701项,形成《烟台市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实现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全覆盖。由此,烟台也实现在山东全省率先进行市县同步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工作。

8月6日,烟台市召开“双招双引”工作推进大会,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把招才引智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聚焦八大主导产业和三类500强企业。会议强调,要围绕打造资本和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坚持从制约发展最突出、释放活力最有效的环节抓起,突出制度创新这个根本,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推动政务服务在理念、制度、作风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变革,真正叫响“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品牌。

从“跑半个月”到“当天办结”,行政审批的“高效率”,折射出烟台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服务提速,得益于烟台刀刃向内的“效能改革”。通过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五大行动”的攻坚克难,让烟台与全国先进城市相比已经毫不逊色,市县两级“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占比超过80%,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申报材料数“全国最少”,投资建设项目通过并联审批实现了审批时限“全国最短”。《中国报道》记者了解到,在烟台,区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全区年度开工建设计划的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等,都能享受个性化定制服务、保姆式全程代办。

宜业宜居宜游

“远处看,近处瞧,我村就是八仙聚会的桃花岛。沥青大道通村外,硬化的街道环村绕……”这是王美玲和她的姐妹们为居住生活的烟台开发区潮水镇马家沟村编写的歌谣。这里出门是滨河公园,进家是生态庭院,村后是酒庄葡萄园,村前是有机果蔬。15年时间,在马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继业的带领下,曾经的穷山沟经过从乱到治、从治到富、从富到美的进化,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7年,该村接待中外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

近年来,烟台旅游业发展迅速,过去5年,烟台市完成旅游投资962.5亿元,建成旅游项目71个。

《中国报道》记者了解到,烟台编制实施《烟台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出台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工作方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良好的环境和生态为支点,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魅力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2018—2020年,烟台每年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提升100个后进村尤其是扶贫重点村,力争到2020年,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75%以上,逐步把全市所有乡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标准村。

“仙境海岸 鲜美烟台!”7月18日,烟台正式宣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形象宣传用语。不久前,山东省烟台市政府与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打造“朝阳街—奇山所城”系列文化旅游项目。签约仪式上,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表示,双方开展战略合作,是烟台中心城区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近年来,烟台旅游业发展迅速,过去5年,烟台市完成旅游投资962.5亿元,建成旅游项目71个。烟台市旅发委主任张祖玲说,改革开放40年来,烟台旅游项目建设经历了从“抓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政策招商,到全域规划引领下的产业招商的转变。旅游项目建设既是烟台新旧动能转换“腾笼换鸟”的有力引擎,也是烟台全域旅游高品质发展、打造“鲜美”生活的产业“实招”。

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指出,未来,烟台将继续充分发挥自然风光秀美、资源禀赋优越、发展基础雄厚的优势,厚植更加开放包容的创业沃土,构筑更加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打造更加引人入胜的美丽景观,推动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城市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双提升”,让创业者梦想成真、让外来客流连忘返、让本地人引以为豪。

猜你喜欢
烟台市烟台海洋
《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