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 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 张岩 王哲 张利娟 张洪瑞
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中心大厦119层观光厅俯瞰上海城市风貌。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从此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40年波澜壮阔,党带领人民开拓出了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新天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有8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40 年探索,40 年奋斗,我们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富强、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历史是未来的钥匙,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回看来路、展望前方,以汲取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
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考察广东强调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宣布中国一系列扩大开放重大举措……今年以来,考察海南、山东、广东、东北、上海,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释放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烈信号。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追随总书记的脚步,不忘改革开放初心,瞻望改革开放未来。
11月13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生动而又深刻地表达了党和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感悟。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是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的法宝。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王东京在给《中国报道》撰写的文章中这样回忆:1979年秋天我考入中南财经大学,入学后不久,学校就发给我们布票、粮票、糖票等各类票证。记得武汉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我想买件棉大衣过冬,可学校发的布票不够,三人加起来才能买两件。当时我很不解:中国地大物博,可为何买件棉大衣还要凭票呢?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这种状况很快有了转变。1981年寒假王东京回湖南老家,父亲告诉他,土地承包后家里打下的粮食除了交足国家和留足集体的,自家剩下的足以温饱无忧。“那时候,商店不再收布票和粮票,虽然国家未取消票证,但大多票证已名存实亡。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原来,安徽小岗村农民搞土地承包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消息传开,全国8亿农民一呼百应,当年粮棉就获得了大丰产。”王东京说。
布票和粮票成为历史记忆,是改革开放有力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样本缩影。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3.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9.5%,总量已达12.3万亿美元,所占全球份额由1.8%升至15.3%,2010年后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0年来,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147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20多年前,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只有3家;2018年,中国上榜企业已达到120家,仅次于美国的126家。
小岗村土地承包破冰,中国改革也就由此拉开了帷幕,改革开始向城市延伸。上世纪80年代,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坚冰,打开了吸引外资的局面,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试验田”和重要“窗口”。之后,大连、天津、烟台、青岛、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上世纪90年代初,长江沿岸的10个中心城市全部对外开放。此后,其他17个内陆省会城市以及一些内陆边境城市也相继对外开放。
从北到南,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中国敞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中国拥抱了世界,世界也看到了焕发活力的中国。
人民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这40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增长率达8.5%。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由1978年的200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250美元,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17个国家(地区)中排名上升到第95位。
改革开放不仅让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让他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倍,年均增长7.8%。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
改革开放也改变了我国社会结构,2017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1978年末上升40.6个百分点;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2.35%,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到16.1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17年2月16日,中国中车CR240E电传动矿用自卸车下线仪式在中车二七机车公司隆重举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主场外交活动到出席多边峰会,从中央有关会议到地方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以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系统提出深入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的目标、方向、路径,中国对外开放范围、领域、层次不断拓展。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4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架起通向世界之桥;正在进行的转型升级搭建起通向繁荣之桥;中国还以国际合作架起通向未来之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表示。
2017年2月16日,中国中车CR240E电传动矿用自卸车下线仪式在中车二七机车公司隆重举行。
2001年12月,经过15年的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全球多边贸易大家庭的第143个成员。加入WTO之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支持国际贸易的合作发展。世贸组织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全球货物贸易进口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0.2%和12.8%,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2013年9月,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5年来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已经落地生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超过60%的人口和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贸易。截至2018年6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
2013年9月至2018年4月,国务院先后批复设置了上海、广东、天津、海南等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西班牙服装零售品牌ZARA当季最新款服饰最快两天内就能登陆上海门店供国内消费者选购。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国内首创了“区港直通道”,通过将“先入区,后报关”“先入区,后报检”“预检验”“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等无缝衔接的创新政策实现通关作业流程再造,最快3小时40分的出关纪录刷新“上海自贸速度”。
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自身高水平的发展,更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人民。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
“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4月10日,习近平在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这样说。4月11日至13日,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他强调,“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放。”
4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海南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亮相公众视野。
潮起海之南,海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扬帆远航。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在海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琼海、三亚、海口等地,深入农村、科研单位、政务中心,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书记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要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在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从一个欠发达的边陲海岛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驰名中外的国际旅游岛,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
40年间,海南激荡起一波又一波的强劲浪潮。在计划经济仍一统天下之际,海南率先叩击市场经济大门,成为全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排头兵”;在对外开放刚刚起步之时,海南便首创外商成片开发的“洋浦模式”,站在了全国对外开放的制高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改革开放事业更是阔步向前。2017年,海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2.5亿元,5年间迈上两个千亿台阶,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8.1%。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海南被赋予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使命,海南也再一次站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制高点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把海南打造成为自由贸易港,这是海南更大程度开放政策、开放模式的突破,将更有利于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在泛南海经济合作中的中心枢纽作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这一决策彰显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张,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更推动了海南的跨越式发展。
迟福林表示,岛屿经济体本身有一定的惰性和封闭性,必须通过一个开放模式打破封闭性,内在动力才能释放出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新背景下,一个岛屿经济体的开放度就决定它的发展程度,海南这些年的发展得益于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海南的今天。”迟福林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海南需要发挥区位及战略优势,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成为中国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副院长吴士存说,在海南自贸区的定位中,明确要打造成为中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也是中国与太平洋—印度洋地区国家互联互通的关键枢纽。
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在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春顶看来,海南自贸区建设正当其时: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创了“由点到面”扩展的先河。从上海自贸试验区到天津、广东、福建、辽宁、浙江等多个地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基本都是“点到点”的小区域式扩张。海南自贸试验区则第一次将自贸区拓展到了海南岛的整个大区域,实现了“点到面”的空间范围扩张,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
“海南的位置特殊,在经济特区里面,也是比较早开始启动改革开放的,30多年的发展积累下来的基础,对未来海南发展的探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未来海南自贸试验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周密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周密表示,海南自贸试验区在以往开放政策基础上的创新,兼顾系统性和集成性,更加注重对外开放的体制性探索,是我国主动开放和安全开放的新尝试。资源相互配合、现有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合空间就更大一些。在自贸区中,除了发展程度比较高的上海,其他自贸区的制造业都占很大比重,而海南一直以来都主要是发展服务业,制造业在岛上比较少。海南的发展模式也契合了“十三五”规划要求,因此前景光明。
“海南自贸试验区方案涉及外资市场准入、贸易便利化、贸易监管和转型升级、金融开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服务业创新发展、政府职能转变、风险防控体系以及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具体内容的范围和开放的深度都具有引领中国对外开放的开拓与示范效应。”李春顶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李春顶认为,海南自贸试验区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与引擎。“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源泉与法宝,新时代背景下的新一轮对外开放,尤其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探索和不断扩展,必将带动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推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说。
“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
“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广东省珠海、清远、深圳、广州等地考察调研。“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总书记这些旗帜鲜明的话语再次宣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
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坚持不懈地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始发,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如今,广东在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开辟改革开放新航程。
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40年来,广东一直敢为天下先,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均发轫于南粤大地继而传遍全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率先从教条主义、“左”的思想路线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广东高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旗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将改革开放推向崭新阶段,国企与集体企业改革的突破,就发生在广东惠州与佛山;进入新世纪,广东又率先从追求速度迈向追求高质量的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云中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全国来说,广东一直是改革开放的“朝圣地”。在这里创立的民族名牌数不胜数,它们都是经过市场化的彻底洗礼成长壮大起来的。这里的人们深刻理解改革,在富裕程度、受教育程度、市场经济意识、现代文明素养、眼界与视野等方面,均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0年来,广东经济发展成就斐然,经济总量占全国1/10,上缴税收占全国1/7,地方税收占全国地方税收总和的1/8,进出口总额占全国1/4;区域创新综合能力领跑全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特别是近5年来,广东经济发展更上层楼:人均GDP在全国率先突破1万美元,第三产业比重首次突破50%,“三二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首破1万亿元……
“广东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考察时指出。深圳是我国的一个经济特区,以其沧桑巨变展现了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试验田”的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2017年创新驱动五大核心指标均居全国前列。针对全省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广东吹响了振兴粤东西北的号角,粤东西北地区正和内生动力愈发强劲的珠三角一起,共同成为广东发展的“双引擎”。
目前,前海新区的各项建设继续向前推进,前海新城初现雏形。
5年来,广东污染排放持续减少,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微笑曲线”加速上扬,蓝天白云成为南粤“名片”。粤港澳大桥飞架三地,半小时超级城市群呼之欲出,粤港澳大湾区正迈向与旧金山、纽约、东京并列的世界级湾区行列。
1979年4月,广东有了3个出口特区——深圳、珠海、汕头,1980年5月,出口特区改名经济特区,位居第一的深圳更是成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典型代表。一块上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至今仍矗立在深圳南山区蛇口工业区。从深圳特区率先创立的追求效率、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到转型发展的创新之城,随着特区经验不断向全国推广,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在不断深入,今天的深圳仍然走在改革开放最前列。
“前海就是要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再试出一条新路”。深圳30多年的改革经验,如今进一步浓缩在了“特区中的特区”——前海。位于深港合作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交叉地带的前海有三大使命:与国家的深化改革挂钩、突出深港合作、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要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前海,平均每3天就推出一项新制度,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目前前海已形成131项“全国首创或领先”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还推出境外高端人才个税财政补贴、外国人才在华停留便利化政策等,营造更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前海目前已聚集了境外人才8000多名,前海约有1/3的土地面积向港企提供,有汇丰、恒生、东亚、嘉里、港铁、金银业贸易场等超过3000家港企落户,在前海的港籍人士有近2000人。
前海为什么能吸引人?一家港资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刘庆林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最看好的就是前海的营商环境,整体经济蓬勃向上,配套基础非常好,带着成熟的思路来创业,模具、材料、配件都在半个小时路程里解决,创新的文化氛围也非常友好。“前海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小香港’,前海与香港有很多互补之处,它在高新技术、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方面相比香港有很大优势,发展创新产业带动相关金融服务,两地有很多合作空间。”
“回望来路,广东在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上依然群星闪耀。作为改革排头兵,广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扛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继续深入探索创新,探索引领中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刘云中表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现在所处关口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面临“三期叠加”困难,国际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情况下,如何稳定发展大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从历史经验来看,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灵丹妙药。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后,在山东考察时表示。
“要加快落实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任务,完善重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发展优势产业群,实现多边合作、多方共赢。”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转向高质量发展,要靠改革增动力、开放拓空间。
“断崖式下跌”“塌陷”“失速”……2014年以来的一段时间内,媒体纷纷用这样的词汇描述东北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东北三省考察调研。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历时4天,行程2000公里,实地考察了东北三省,为东北地区把脉问诊。
东北振兴怎么干?习近平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了6个方面的重点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6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个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充分说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当前,东北地区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等,都和营商环境欠优、“放管服”改革不够到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梁启东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解决营商环境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以推动政务公开、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儒煜表示,东北地区要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从而实现全面振兴。
9月2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察看企业生产情况。
“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万华烟台工业园考察时指出。
“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频频提出的关键词。
“国有企业要改革创新,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以贯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时也指出改革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总书记指出,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一道紧迫考题。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就要真改革。
2017年9月,山东省提前3个月完成国家下达的生铁175万吨、粗钢527万吨去产能任务,煤炭退出产能351万吨,比计划多退出115万吨;2017年全年完成煤炭消费总量净压减2706万吨的目标,相当于5年任务一年完成;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在去年8月份实现由增转降。
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山东省新型智库“山东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金焱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山东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关键是要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形成新动能。
对东北也是一样,要实现东北振兴,不能再“等靠要”,而要靠“闯改创”。梁启东对《中国报道》记者说,“东北振兴的要义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要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振兴发展,把“老工基”变成“新工基”。同时,利用市场的力量,激活市场的活力,强力改变强政府与弱市场、大政府与小社会的局面,真正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认为,东北地区开放度较低是妨碍东北振兴的一大原因。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东北三省外贸依存度只有14.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对外开放与区内发展“内外贯通”,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区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门户,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
“2018年以来,东北亚外部环境趋好,东北面临开放发展的新契机。在此形势下,我认为要实行对外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双线并进,实现‘内外贯通+南北互动’。”常修泽说,“要实现内外贯通,就要积极融入东北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要实现南北互动就必须做好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扩大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
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不断扩大开放步伐。今年,商务部正式复函支持青岛创建全国首个“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成为上合组织有关国家及中亚地区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也为日韩等亚太国家商品进入中亚地区,辐射中东欧、西欧提供了桥头堡。
“希望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11月6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为上海改革发展指引方向。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信心和决心,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位于上海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建筑,总高度632米,是已建成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也是上海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从大厦俯瞰,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杨浦大桥、世博园区……上海的城市风貌尽收眼底。
是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的上海,28年前浦东新区的成立让上海的经济发展从负担沉重的“后位”走向“前沿”,实现历史性的大变革,成为国际著名的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并宣布: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6月25日,从北京首发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复兴号”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继“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将成为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的又一个国家战略,这是新时代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一着大棋,也彰显了我国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上海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这三大举措,必将构筑起新时代上海在改革开放大局中的战略优势。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沪浙苏皖三省一市2017年经济总量19.5万亿元,占全国的近1/4,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加速。2018年初,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挂牌成立。7月份,《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印发,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向《中国报道》记者指出,长三角是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长三角拥有产业体系完备、科教与创新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经济腹地广阔等众多优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并进。“长三角还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他说。
6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冒雨察看海洋工程设备建设场地,并同现场的工人们亲切握手。
改革开放40年,上海已经成为国际上金融市场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聚集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成为我国金融产品和业务种类最为丰富、最为集中的城市。目前,全国直接融资总额中的85%以上来自上海金融市场,上海已经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截至2018年上半年,在沪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574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达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并对上海提出了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等5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的龙头,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这就使中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得到完善。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向世界宣示了我国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发开放之初,浦东财政资金非常紧张,改革者们创造出“资金空转、土地实转”的新模式。依靠这种新模式,外高桥区域以“空转”而来的2.4亿元起步,将“生地”转化为“熟地”。
28年来,浦东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9651亿元,增长160倍,年均增长15.1%;财政总收入从开发之初1993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38亿元,增长了357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已超过6万元。
敢为天下先的探索和实践,让上海在改革开放历程中勇立潮头。
2013年9月29日,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浦东诞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名片”。从诞生之日起,上海自贸试验区28.78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承担着为960万平方公里国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探路重任。官方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以1/50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1/4的生产总值、4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截至2018年6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696个,吸引合同外资超千亿美元。
2017年12月底,随着标有“第4000万标准箱”的集装箱在上海港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被稳稳吊起,上海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明确提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的贸易监管制度。
“自贸港属于国际最高标准的开放环境,是在自贸区的基础上更高水平的开放。良好的自贸区基础、高效的管理和监管制度、良好的法治环境,以及能够和国际高标准对接的开放性营商环境是上海浦东探索建设自贸港的必要环境。”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这同时还可以倒逼中国国际业务监管和市场管理进行改革,使得中国的治理体系整体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要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总书记提出殷殷期望。
“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来自五大洲的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成交额达578亿美元;4500多名各界知名人士出席虹桥国际经贸论坛。
在开幕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向世界宣告中国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开放的中国,始终与世界同行。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区域经济发展迅速,范围广泛。2001年12月,中国历时15年最终得以加入世贸组织(WTO),自此为全球提供了一个规模空前、增长迅速的新市场,成为激活世界经济的强劲动力、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生力军。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中国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2016年,按照汇率法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达到14.8%,较2001年提高10.7个百分点。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7年9月17日,2017北京马拉松赛举行,3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长跑爱好者参与其中。
“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世界意义。40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伴随着中国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将为世界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重要和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层面,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意义尤其重要。”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不断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建设,中国经验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随着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命运越来越紧密相连,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也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
“中国将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鼓励公平竞争,主动扩大进口。今后,我们将每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进一步敞开中国市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与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携手同行的一个缩影。中国将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坚强决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强劲正能量。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永辉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也展示出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责任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展现的是全球化时代的全球化思维和全球观。
责任编辑: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