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课教学的课后评价策略

2019-01-02 01:36郭哲男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法治道德

郭哲男

什么是评价?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汶指出:评价是“决定事物、产品或过程的优点和价值的过程。”人们通常把评价按照时间顺序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后评价同时具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属性。它既能为教师提供阶段性的反馈意见,也能为学生阶段性学业做出判断。下面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例,谈谈运用微课教学的课后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的三种形式

诊断性评价 即在教学开始前进行的评价。好比医生诊断,以便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法学法。这种评价的宗旨在于有教无类,对某种能力缺少的学生和那些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某些能力有一定发展的学生而言,要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方案。

形成性评价 即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系统性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形成性评价就是通过过程中的频繁反馈,教师按照实际情况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因人而异地提供解决办法和支援,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改进。

终结性评价 即在课程结束或者某一部分教学完成后使用的评价。这种评价要评定成绩,评价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测试的水平程度,同时也是为了评定教学方法的是否有效。

微课教学课后评价的重要性

“微课”因其短、精、深、准而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道德与法治课的逻辑线索清晰,内容量大,从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都有涉猎,所以教师使用微课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使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后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对微课的实用性、趣味性、目的性和满意度进行调研,做好反馈。比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学习成效是否达成;微课设计是否合情合理,且能激发学生兴趣;微课的使用是否方便等,这些问题都要做到反馈。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时政性强的学科,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学科。比如,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其核心板块之一。这些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内容,都可以利用微课来实现,教师应当结合时政,以新闻为背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引发问题,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选用具有针对性或代表性的时政新闻快速吸引学生,加上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环环紧扣,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更多教学任务。因此,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科学特点,使得教师必须关注使用微课的课堂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疑惑之处是否得到解决,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这必须要通过课后评价这种方式来检验。

微课教学的课后评价方式

学生之间的评价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他们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才是最具效力的评价。学生的评价,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方式的调整更有针对性,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获得长足发展。这种学生之间的评价,就是通过课后活动,让小组之间开展自评和他评的评价,即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效果进行打分。教师通过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他评,判断学生对微课教学的学习方式是否适应和接受;还可能会看到那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其适应程度和效果会比自我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更高。学生们认为,微课视频有利于课后巩固复习,对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安排上自主性更高,符合自身需求。

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所以要根据课前微课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把一些可能理解不了和还不熟练的微课视频内容和重点,在课堂上再次播放,并通过反复播放,让学生感知,小组开展讨论。我们会发现,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制作的微课,通过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再次播放,学生更容易产生思想的碰撞,谈论更热烈,内涵和外延的拓展超乎教师的预设,这样的课堂氛围会更加活跃,在课堂中问题的提出也更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对于自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則更多需要教师的鼓励。毕竟教师需要与更多学生互动,参与到学生中间,适当给予启发和鼓励,帮助梳理思路和精简语言,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让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充分表达和思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就会欣喜发现:很多学生能够并且恰当地把所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政热点或者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充分讨论,得出论证。这样的方式,拓宽了学生思考的路径和思考的角度、维度,针对微课涉及的相关重点和难点。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周末作业、阶段性测试等来完成。一般为了及时反馈,采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进行评价。课堂上的随堂练习题目不要太多太难,对随堂练习教师的设计要能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也能让每位学生的表现得到教师回应,实现堂堂课上清,提高效率。课后作业部分教师的设计,要在随堂练习的基础上稍微加大难度,看看学生能否做到举一反三;周末作业尤其是阶段性测试就应该带有综合性质,以便检测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通过各种学习效果评价,把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引导解决。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微课的使用必须做好课后评价,既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又可引发学生兴趣,让教学跟上时代需要;既可以保障学生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升教师教的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2017年度规划重点课题《微课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立项编号:zdfz1706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勇.探究利用项目化教学 打造计算机高效课堂[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3).

[2]常晓蕾.“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职学校旅游地理课程优化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