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关键词:数据红利;数字经济;新动能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0月18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信息化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时代,数据技术不仅仅是提升技术水平的工具,更是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数据技术越普及,积累的数据就越多,数据越多,知识含量越大,就越有使用价值,以此产生滚雪球式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不断孕育、释放出“数据红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变革。2016年,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里正式提出了“数据红利”概念,把“数据红利”定义为由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发展效益。这个效益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还体现在促进公平正义,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可以说,“数据红利”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全面、持久的影响,是促进经济创新增长的新动能。那么,新时期必须找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点,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最大限度地释放数据红利,这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中长期增长潜力的重要实施路径。
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慢了下来,但是发展动力发生了转换、发展质量得到了提升,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概括来说,互联网带来的数据红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数字经济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的深度融合,催生了高速增长、快速创新的数字经济。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和合作倡议》中提到,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据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理论上来说,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字技术不仅能改善企业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交易成本,帮助企业开发市场,促进供需平衡,从而拉动消费,促进增长;二是互联网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不断衍生、创造出新模式新业态,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创新力量。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和主导作用。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到22.5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接近19%,跃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达到30%。阿里、腾讯、百度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不断涌现,在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20强中,中国企业占了8席。牛津经济研究院和埃森哲提出了经济体数据化密度指数,并指出提高经济体的数据化密度能显著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如果数据化密度在5年内增加10分(100分制),将使新兴经济体增长率提高0.5个百分点。
(二)数字技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是指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主要实现路径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加速了传统产业的三大变革。以共享经济为例,网约车的兴起,降低了客户等待时间、司机空驶时间,提高了叫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打车难问题。另外,在不增加车辆、人力等资源投入的情况下,依靠平台模式和科技创新为用户提供出租车、顺风车、专车等多种选择,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出行需求,实现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根据《2016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2016年滴滴顺风车和专快车(含拼车)全年直接和间接减少了144.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近91万辆小汽车行驶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或4,811万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三)数字技术推动政府服务和社会治理变革。“互利网+政府”正在推动政府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深刻转型。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成为当前中国政府优化公共服务的生动缩影。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持续推进,已初步实现了用“数据跑路”代替“人跑腿”的模式。数据技术在提供便民服务的同时,也给国家治理方式带来重大变革,“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正在成为社会治理模式的潮流。如,在宏观经济调控领域,数据驱动的“精准治理体系”将逐渐成为现实。美联储通过搜索社交媒体预测“美国失业率”,利用搜索引擎数据建立“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Google研发“谷歌物价指数”反映通货膨胀情况,这些创新应用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加实用的工具。
数字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数据经济不断创新、高速发展,持续释放着数据红利。那么,进一步的问题就是数字技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数字红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呢?
(一)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和人口,后来又将人口素质纳入考虑范畴,称为人力资本。大多数经济增长模型都是建立在这三个要素基础上的。如果增加三个要素的投入量,或者因为技术进步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便会带来经济增长。
在大数据时候,数字的普及、融合和应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数字技术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外溢性特征,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重塑整个经济形态。经济社会活动产生数据、数据蕴藏丰富信息、信息挖掘得到知识、知识驱动经营决策和社会治理,以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不断提升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当前,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更为重要的是,与其他传统生产要素相比,呈现出一些独特的优势:如规模效应、与其他要素融合而产生的化学反应、近乎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等,这些特征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挑战。
(二)数据技术降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信息化时代之前,一些交易的成本太高,导致没有市场。主要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双方有潜在的有利交易,但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二是一方掌握的信息远远多于另一方,买卖雙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缺乏透明度导致这些交易不会发生。经济理论将以上两种情况归纳为是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性,称之为市场机制的不足,经常会导致市场失效。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上述市场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假说,使市场配置资源更加有效率。一是数字经济产生了大量充分而可信的信息。在信息化时代,全社会产生的数字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传播速度快,公开程度高。互联网公司每天都在记录用户的消费、社交、出行、搜索等信息,几乎涵盖了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高频次、多角度、长时期相互验证的海量数据使信息的可信度显著提高,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精准营销、精准服务大幅度改善了客户体验,刺激了消费需求;二是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极大地提升了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能力。与传统的因果推理不同,大数据是对海量数据做统计性的搜索、比较、聚类等分析归纳,研究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即相关性。相对人类来说,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相关性分析上潜力巨大。Google正是基于分析用户搜索行为与流感之间的相关性,提前美国卫生部门两周预测到流感的发生。总之,海量、可靠而且能够挖掘使用的信息,让市场功能更加健全,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三)数字技术驱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数字技术已经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一是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借助互联网平台,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流通更加自由便捷。“互联网+”不仅能为创客提供信息平台、融资平台,还可以成为创新产品的销售平台;二是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数字经济在实体经济中应用日趋深化,平台化、生态化成为主流发展模式。以目前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来说,百度、阿里、腾讯、京东没有一家不是平台型企业。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分享经济、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席卷全球。95%以上独角兽企业属于数字经济领域,滴滴打车成立5年以来,公司估值高达500亿美元;三是重塑传统行业发展模式。数据是放大全部生产要素功能的“乘数型”生产要素,成为重塑经济结构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导力量。近年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农村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兴起,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四)数据技术对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提出挑战。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土地、资本、人力等生产要素随着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带来的产出是先增后减的,即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这也是大部分经济增长模型推导出在没有技术进步前提下,经济增长将趋于停滞的主要原因。而数字经济对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平台经济的兴起,呈现明显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特征。平台的规模越大、用户越多,相应的成本越低,经营范围越大,效益越好,赢者通吃成为一种常态。平台经济边际效益递增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平台边际成本极低。搭建平台成本固然很高,但有了平台以后,完成一笔交易或新增一个用户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规模越大回报率越高。如,搜索引擎、电商平台、数据支付系统、社交媒体等;二是平台规模越大,数据红利越丰富。释放数据红利,需要从大量已知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来获得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及时发现和捕捉客户需求新变化,真正实现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三是平台经济呈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特征。平台经济往往以低价甚至免费方式在短时间内吸引客户,迅速做大规模,然后依靠广告或者提供其他产品服务来获取利润,这就是所谓的免费模式。平台经济颠覆了原有成本、价格、利润的经济学逻辑,开创了企业自身产品之外的跨界利润新局面。从理论上看,平台经济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发挥到了极致,对传统经济学坚持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提出了挑战。
(一)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治理成为急需面对的课题。享受数据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挑战,如个人隐私保护、网络内容管理、不正当竞争、网络犯罪等。目前,引起热议的“大数据杀熟”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例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熟知用户的行为特征和支付能力基础上,同样的产品服务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价格水平,已达到了经济学课本上提到的一级价格歧视,消费者福利被剥夺殆尽。
(二)数据经济快速发展对政府监管提出新挑战。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释放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去不曾遇到的治理难题,给政府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线上线下问题聚合交错,市场运行更加复杂。一方面网络不规范行为多发、易发,影响范围大。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成为平台竞争常态,恶意复制初创企业经营模式行为不断出现,侵犯隐私现象层出不穷。更为严重的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互联网上快速扩散,波及范围广、涉案金融大,对经济社会危害更大;另一方面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亟待提升。例如,以事前审批为主的治理方式和依靠人力集中检查的治理手段显然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治理对象数量庞大、违规行为类型多样、业务模式迭代迅速的新情况,治理方式亟待优化创新。还有,一些新兴业态的发展同现有法律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法制建设急需完善。
(一)促进数字经济从快速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依靠人口红利、资本红利、政策红利,我国数字经济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速度的持续性有限。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同样面临着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问题。应该全面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居民数据技能,下更大力气缩小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数据差距,为持续释放数据红利,实现红利普及化大众化奠定基础。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抢抓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应用机遇,为其他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支撑平台。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完善垄断和信息保护立法,加快推进法制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互联网快速发展,对政府治理和优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阶段,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打通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综合应用,努力建成协同、高效的一体化电子政务平台,为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奠定基础。电子政务建设要从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向智慧政府逐步深化。电子政府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主要解决政府上网问题,属于初级信息化改造范畴;第二階段,电子政务实现后,焦点和重点转移到跨部门、跨地区政务服务融合,实现共享协同上来。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升级,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第三阶段是建设智慧政府。智慧政府强调对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和深度利用。比如,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提前感知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和潜在性问题,发现和消除潜在风险隐患。新技术也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用来评估政策措施执行效果。总之,智慧政府重在提高政府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目标是建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智慧型政务服务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年).2017.
[2]马化腾等.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M].中信出版集团,2017.
[3]洪银兴.“互联网+”挑战传统的经济学理论[J].经济纵横,2016.1.
[4]李国杰.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