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亚丽
关键词:省际边缘区;豫鄂陕;增长极城市;城市竞争力;南阳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项目:“基于创新驱动的河南省传统特色产业小城镇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编号:182400410521);南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15);南阳市决策研究课题(编号:NYJC-2018-11)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0月13日
省际边缘区是指两个及以上省际行政区域在交接处所构成的特定地理空间,是以省界为起点向行政区内部横向延展一定宽度、沿省界纵向延伸的窄带型边缘化区域,它在地理区位、资源条件、文化背景、产业结构以及发展阶段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同质性。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然而,省际边缘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省际边缘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往往远离经济核心区和大市场,容易形成“边缘-贫困”的经济特征,接受不到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是造成此种困境的原因之一。在国家级连片特困地区名单中,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特困连片地区。随着竞争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各种要素资源在区域内频繁流动,资源的重新配置导致区域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应优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遴选和培育带动力强的中心城市,重构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以实现省际边缘区的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基于此,有必要在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区域内选取并培育一个中心城市,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缩小城乡发展,进而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难以实现平衡发展,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这一理论对推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心城市的选择,学者认为在选择国家中心城市时,应坚持与国家战略布局相统一的原则、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以及区域分工合作、产业互补等三个原则,并应具备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服务中心、总部汇集地、创新中心和宜居城市等五个标准;在选择省域中心城市时,中心城市应具备综合性、层次性、开放性和规模效益性;海岛型城市(如海南)与东北城市群在选择中心城市时,考虑的原则亦有差别。此外,在选择中心城市时,应考虑各城市的竞争力。江行舟(2010)以上海、青岛之间沿海中部地区9个城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城市的聚集、扩散、服务、创新功能和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促进连云港建设为我国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何龙斌(2014)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接受辐射和扶贫攻坚等角度对陕甘宁六大城市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陕西汉中具有经济、地理、空间以及效应优势,可作为陕甘宁省际边缘区的增长极城市,并提出相关提升路径。夏国祥、沈烁(2017)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的28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韩玉刚等(2016)构建了包含城市规模、商业服务、公共服务以及交通通讯等4个维度的评价模型,对豫皖省际边缘区城市中心性进行测度。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学者多是对城市群进行研究,对于豫鄂陕交界区域的城市关注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城市竞争力的视角构建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南阳市作为中心城市具有的优势,并提出提升南阳城市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范围。豫鄂陕三省交界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河南、湖北和陕西边界地区成立了有名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北起秦岭北麓,南濒汉水,包括周围15余县,为中国共产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做出了重要贡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本研究根据需要,将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初步界定为以三省交界地区南阳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紧邻的河南的三门峡,湖北的襄阳、十堰、荆门、孝感和随州,陕西的安康、商洛等9个地市。这些地级市都是所在省份的“二线地区”,原有发展基础相对较差,导致此区域形成欠发达现状,成为典型的省际边缘区。
(二)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城市主要在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城市发展潜能的比较分析,其核心在于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本文在对国内相关学者关于城市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地区的实际情况,在遵循针对性、数据可获得性、层次性、目的性的基础上,从城市总量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和流量竞争力等三个方面建立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
城市竞争力=F(总量竞争力,质量竞争力,流量竞争力)
总量竞争力=经济实力+金融实力+科技实力+政府实力
质量竞争力=发展水平实力+产业机构实力+基础设施实力+居民素质实力
流量竞争力=资金流实力+实物流实力+信息流实力
下面从经济实力、金融实力、科技实力、政府实力、发展水平实力、资金实力等23个方面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1)
(三)增长极城市的选择方法。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分析方法。因为指标个数较多且彼此之间大都存在相关性,甚至有时候这种相关程度还很高,使得所观测的指标数据所反映的信息有重叠部分,尤其是在变量较多时,在多维空间分析样本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显得就比较棘手了。应用主成分分析则可以简化问题,它本质上是通过采用降维的方法得到几个综合因子替代原来众多的变量,其中这几个综合因子能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的信息,同时避免彼此间的相关性。
在統计软件SPSS中输入标准化后的各个城市竞争力单项指标数据。通过计算由各个分力指标构成的矩阵,得出特征值、累积特征值以及各主成分载荷。根据最初某几个特征值占全部特征值的累积百分比大于或等于85%的原则,从而决定选取主成分的个数。可以假设前v个主成分分别为:y1,y2,…,yv,输入各解释性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后,可以得到各主成分的具体数值,随后用这v个主成分分别对应的特征值对其加权累计,从而就得到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Ni=λ1y1+λ2y2+…+λvyv
其中,Ni为综合竞争力指数或分力竞争力指数,λ1、λ2,…,λv是特征值。由上面公式计算出的数据就可以对各个城市的竞争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出的竞争力指数有可能为负值,当然这里的负值并不是其竞争力为负,而是说该城市在所选样本城市中的相对地位,即其竞争力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下。
(四)数据来源。本文所用数据除特殊注明外,均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湖北省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年鉴》和9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间节点均为2016年底。
运用SPSS22.0对2012~2016年9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9个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总量竞争力、质量竞争力、流量竞争力的排序结果和评价得分,并最终得出9个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得分和排序结果。(表2)
(一)城市总量竞争力方面,南阳的表现无论是横向上还是纵向上表现较好。具体来说,从横向看,2012年城市总量竞争力排名前三名的城市是襄阳、南阳和十堰;2013年城市总量竞争力排名前3名的是南阳、襄阳和十堰;2014年城市总量竞争力排名前3名的是南阳、襄阳和孝感;2015年城市总量竞争力排名依次是南阳、襄阳和十堰。2016年城市总量竞争力与2015年一致。从纵向看,南阳在9个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中总量竞争力水平较高,处于上游水平,2012~2016年间,在9个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域城市中,南阳城市总量竞争力水平变化不明显,基本保持在前两名。
(二)城市质量竞争力方面,南阳的表现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上的表现都不是很理想。具体来说,2012年排名前3名的是襄阳、十堰和安康,南阳位于第七名;2013年排名前三名的是安康、商洛和襄阳,南阳位于第四名;2014年排名前三名的是安康、襄阳和十堰,南阳位于第五名;2015年排名排名前三位的是襄阳、南阳和十堰;2016年排名前三名为南阳、襄阳和三门峡。从纵向上看,南阳的质量竞争力水平总体不高,在9个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域城市中处于中游水平,2012~2016年间,从第三名降至第七名,又逐渐上升至第一名。
(三)城市综合流量竞争力方面,南阳的表现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表现均不错。2012~2016年间9个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流量竞争力中南阳均排名第一。
(四)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南阳的表现无论是在横向还是在纵向上都不错。具体来说,在横向上南阳的城市竞争力水平处在上游位置,从纵向上说南阳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基本都保持在前两位。从2016年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可知,豫鄂陕省际边缘区9个城市中襄阳、南阳、三门峡、十堰和孝感的競争力得分为正值,表明这5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位于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的平均水平之上。进一步观察发现,只有襄阳和南阳的得分超过2,表明在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城市中只有这两个城市能起到带动作用,有潜力成为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
总体来说,从城市总量竞争力来看,在豫鄂陕省际边缘区9个城市中,南阳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或发展基础;从城市综合质量竞争力来看,虽然近几年在豫鄂陕省际边缘区9个城市中排名不稳定,但南阳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拥有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且距离武汉、郑州以及西安等省会城市均等,在地理位置上能实现作为增长极城市对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均匀辐射功能。因此,南阳具有作为增长极城市的地理优势;从城市综合流量竞争力来看,随着南阳高铁的开通,便利的铁路、公路以及航空运输将为南阳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促进南阳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与其他城市相比,南阳具有作为增长极城市的环境优势。
由前文分析可知,南阳有潜力和基础成为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但是根据对豫鄂陕省际边缘区9个城市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来看,南阳离区域增长极城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南阳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以更好地发挥增长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南阳是农业大市,但并非农业强市,因此应结合南阳实际状况,在以市场为导向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产品加工业,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体系,将南阳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强市。同时,对具有南阳特色的名优农产品如西峡猕猴桃、香菇、博望黄金梨等注册地理标志,增加其品牌溢价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南阳市果蔬生产大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引导其参与“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等,减少农户市场风险的同时从供给侧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二)加大教育科技投资,提升南阳软实力。首先,加强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活动,提升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和活力;其次,可依托企业、高校联合办学,鼓励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也可以利用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农校、南阳医专等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在产业集聚区内组建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培养南阳市主导产业急需的技术人才,走出一条有南阳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次,采取和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尤其是在外地有较好发展的南阳本地人,积极为南阳发展做贡献;最后,也要注重对科研体制的改革,加快构建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对其加以消化和吸收,用于改造、嫁接南阳传统的、相对落后的产业。
(三)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城市发展速度。南阳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谋划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中原创新创业活力城的时期。因此,可借助这个机遇,增加投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道路建设,增加南阳城区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建设,以为大力发展南阳的现代服务业做铺垫,把南阳建设成为豫西南的物流中心;其次,在南阳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即大力发展光电、光伏、新能源等产业,同时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最后,构建文化产业旅游集聚区,整合南阳卧龙岗、老界岭以及府衙、县衙等旅游文化资源,突出历史名城效应。与此同时,南阳环城高速公路实行免费政策,在缓解南阳日益紧张的道路压力同时,增强南阳旅游的活力及附加值。通过以上举措大力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二三产业,适当降低第一产业的比例,从而提高非农产业占南阳三次产业中的比例。
(四)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绿色生态南阳。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如,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对机动车实行限号政策;增加公交车的供给;对油漆化工厂等对空气具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加强监管等。其次,注意保护南阳旅游景区的环境。如,增加南阳白河湿地公园垃圾桶的数量及相关健身器械等;提高宝天曼等自然旅游资源的环境治理。再次,设立相应的景区环保组织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景区进行义务清扫垃圾,对景区进行宣讲以及对景区环境进行维护等。此外,继续开发旅游基地,将南阳的旅游景点纳入相关同一组织,由民间或政府对其环境进行管理。最后,注重城市的绿色规划要与南阳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以及南阳特有的人文景观实现协调发展,构建南阳绿色特色,彰显南阳绿色魅力,将南阳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南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和谐发展。
(五)拓宽开放领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一是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通过“一带一路”带动南阳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南阳经济发展活力;二是逐步放开投资领域,在实现南阳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并在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土地使用政策上给予优惠条件,加快推进信息咨询、保险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三是鼓励各类投资者采取合资、合作、设备入股和租赁等形式来南阳投资,以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等形式参与南阳的企业资产重组;四是利用南阳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积极承办如绿色发展、生态旅游、玉雕发展等国内外会议,加强南阳的对外交流和合作,吸引外商投资,推动南阳的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何龙斌.省际边缘区接受省会城市經济辐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8).
[2]韩玉刚,叶雷.中国欠发达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的选择与区域带动效应[J].地理研究,2016.35(6).
[3]李林,赵文丹.国家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功能定位[J].学术交流,2012(4).
[4]王兴平,黄兴文.省域中心城市的内涵与选择——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2(3).
[5]廖逊,张山克,张金良,琼海.海南东部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选择[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6]丁扬.东北亚合作基础上的东北经济中心城市选择[J].理论界,2009(8).
[7]江行舟,段东,董旭.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沿海中部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