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思考

2019-01-02 09:38马晓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融资问题对策建议中小企业

马晓宁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建议

基金项目:天津市社科联“2018年天津市社科界千名学者服务基层活动专点调研(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80303)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0月15日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及人民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截至2017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人,在企业总数中占比超过90%。广大的中小企业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也发挥着解决就业、活跃创新、贡献税收、维持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但受制于中小企业自身因素,融资难的问题仍然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90%以上的中小企业依然无法获得支持其扩大规模的融资。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手段单一。一般而言,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将自身资金转化为投资)和外生融资(将外部资金转化为投资),其中,外生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小企业在初创时期,资产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信用水平较低,往往只能依靠内源融资筹集资金。由于中小企业初创多是家族式经营,此时内源融资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以血缘为纽带筹集资金。除内源融资之外,在以银行贷款、信托融资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和以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中,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十分狭窄,作为选择的融资方式也十分单一。通常而言,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为主要、最为广泛、最为基本的融资手段,而其他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鲜有中小企业问津。

(二)融资成本高昂。融资成本是企业选择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时所权衡的主要方面。一般而言,融资成本可以分为利息支出和特定贷款方式带来的相关费用。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成本主要包括较高的浮动利率。财政部门和银行在利率优惠方面往往存在歧视,使得大型企业享受了较多的利率优惠,而中小企业无法享受平等的利率优惠;即使是中小企业内部,不同企业享受利率优惠的差异也很大。除此之外,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成本还包括特定贷款方式带来的相关费用。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为主要、最为广泛、最为基本的融资手段,而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方式大部分是抵押担保贷款。抵押担保贷款的手续较为繁杂,中小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相关费用。如果正规渠道受阻以至于转向民间借贷,那么中小企业面临的将是更为沉重的融资成本。

(三)内部资源不足。内部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按照识别和评估的难易程度可以将企业的内部资源划分为有形资源(包括财务资源、实物资源、组织资源、技术资源)和无形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创新资源、商誉资源)。中小企业的内部资源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为匮乏:中小企业往往以血缘为纽带筹集资金,这种融资方式效率低下且管理不便,导致内部资金相对短缺,对外生融资的需求较大;中小企业往往对高水平的财务人才缺少吸引力,相关人才缺乏,同时规章制度简易,工作流程不完备,导致融资工作效率低下且质量不高。因此,在融资需求较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并不能高效高质地完成融资工作,这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可谓雪上加霜。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第一,管理模式不规范。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经营的私营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产权分配上有天然的劣势,很容易出现产权不明晰的问题,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容易出现产权纠纷以及管理层的混乱。除此之外,落后的管理模式倾向于导致人才流失,不利于企业吸收人才,同时容易让管理者个人意志在企业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加了企业决策失误的可能。这样一来,落后的管理模式实际上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利于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人进行融资;第二,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往往对高水平的财务人才缺少吸引力,相关人才缺乏,在职的财务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而严格的融资训练,基本素质不高,缺乏融资筹划意识,缺乏融资信息敏感性。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往往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比如核算失真、办事缓慢、审批不严、疏于及时准确地对外披露信息。银行在面对这样的企业时,出于风险规避的需要,往往对其增加审核程序或者调低信用评级,不利于中小企业及时有效的融资。中小企业往往存在管理模式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由此造成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欠缺、信用意识不足,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了融资难的状况。

(二)外部原因。第一,资本市场不完善。由于资本市场进入门槛较高,中小企业利用股权进行融资的难度很大,往往无法通过资本市场公开募集资金。同时,金融中介服务很不完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缺乏相关财务人才,在融资发展中需要得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规划、券商、财务顾问、财经公关等一系列中介服务机构的辅导。但是相关服务机构良莠不齐,加剧了中小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政府扶持不到位。虽然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存续、不断发展,国家积极作为,不断出台新规新政对中小企业给予鼓励和扶持,尤其侧重于利用金融政策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并非所有政策都能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企业。在不能保证落实已有政策的同时,大量法律、法规、政策仍不完善,比如尚未建立健全的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使得中小企业顺利进入资本市场。总体而言,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法律法规比较少,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中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漏洞。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建议

(一)完善管理模式。中小企业应当完善管理模式。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进行管理模式改革,改变落后的管理结构,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产权明晰,避免潜在的产权纠纷和管理层混乱,而且有利于规避经营风险,同时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是企业发展可持续的基础。管理模式的更新能够促使企业战略定位的明确,内部管理结构的完善也能够促使企业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吸收更多良好的投资。

(二)健全财务制度。中小企业应当积极地引进高水平财务人才,重视企业财务人才的储备,保证在职的财务人员经受过专业而严格的融资训练,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良好的融资筹划意识和敏锐的融资信息敏感性。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应当不断规范和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以避免出现系统性的财务管理不规范和混乱等问题;并且应当积极主动、及时准确地对外披露信息,增加企业透明度,促进自身形象的改善。这样有利于改善中小企業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使得中小企业更易于得到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三)完善资本市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应当考虑到发债企业的规模,对中小企业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放宽对其的限制,尤其是对信用评级较高的中小企业降低发行额度限制。并且应当创新金融产品,丰富债券产品的品种,对偿还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较高的中小企业予以鼓励,使其拥有可供选择的发行债券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扩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方式。另一方面,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也应当转变服务理念。首先,切实简化中小企业信贷审批程序,优化中小企业信贷申请流程,促进放贷效率和融资效率的提高。其次,合理调整控制融资成本,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和经营利润,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计划和成本投入计划,尽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常瑞淇.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0).

[2]张梅,李倩,卫玉洁.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8.18.

[3]张立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8.24.

[4]周海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征信,2018.9.

[5]覃瀞莹.浅析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J].全国流通经济,2018.24.

猜你喜欢
融资问题对策建议中小企业
淮安市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